八月剪了短头发,有六成的朋友问过我同样的问题:那么长的头发你怎么舍得啊?这种问题,剪都剪了,又不是什么人生大事。倒也不是令人生气,我知道很多人就是那么一说。后来就是笑笑说无所谓啊,反正还能再留长。
我低估了这个粉色短发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感。虽然每天要面对各种奇怪的问题,但是每天照照镜子就莫名其妙的开心。所以下次别人再问我是否心疼自己的长发,我就告诉他我有多开心,我觉得自己连脾气都好了不少。
说正事,八月中旬休了年假,9天时间突然发现了更多的未知世界,真实的感觉到被未知支配的恐惧,有那么多人和事,超出我的认知和想象,这是一个既恐怖又令人向往的发现。
我一向有点‘薛神医’式的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同龄人好学多思,也比同期新人表现更出色,即使是在魔都也没怵过,上天入地全凭这点沾沾自喜,像天龙八部里薛神医一样觉得“天下武功之八九已了然于胸”。(薛神医医术了得,所以靠自己给各武林高手医病杂七杂八掌握了各门各派的功夫,被救者也往往会拿出自己最厉害的功夫教给薛神医)这种沾沾自喜是因为我一直没有碰到乔峰,没有遇到这个人外有人的人。
即便很清楚,人外有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没碰到几个,这样说虽然有些自大,但是我还是诚实的说出来吧,这就是我的阴暗面。所以总觉得是身边圈子水平低,自己的水平决定了身边的圈子,进而又回转到了自我否定上。想得越多就越焦虑,读书学习就变得功利起来,其实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认识自我很重要。可悲的是大部分人不了解自己,对世界也知之甚少。我就是这可悲的大多数。
我总对自己说,还年轻,不要贪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贪多嚼不烂。成长是一件 贯穿一生的事情,应该好好利用时间学会深度思考,焦虑往往会使得一切思考流于浅薄。不要急,时间会雕琢灵魂。
梁实秋先生在《时间即生命》一文中说道: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古典音乐,文学,外语,人文社科,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不够。好在这些都是自己可以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虽然谈不上热爱,但我不求登峰造极。
令我深感时间不够的还有一件事,前几日看《自控力》第一章讲到人脑,然后查阅了一本生物学类专著,了解到人脑智力有两个概念,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与晶体智力相对应的概念,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而晶体智力会随着年龄变大而增加,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流体智力达到巅峰的时间就是大约25岁。
这可让我怎么不焦虑?我还有这么多想学的东西没学会,还有这么多书没有看。焦虑啊!在25岁之前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是最好的,所以年轻的朋友应该在这之前疯狂的学习啊。好在,也看到了另一个救命的理论,大脑记忆力等因素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我们还有更多希望。
总之就像梁实秋所说的:“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以后写读书笔记要完整的写出来,今天这第一篇随笔,就立一个flag啦,不能放弃写作。
好歹有爱好,有东西可以填补虚无,为什么读书,原因就在于此。不论是书还是电影,看得越多你对这个世界了解就越多,懂得越多就越痛苦。一方面会直观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无知,另一方面会发现历史进程中无法避免的无奈和苦痛,自己了解和接触到的只是只鳞片抓,但残忍的是人生而如白驹过隙,精力也很有限。这里还要除去那些不曾了解的部分。这里所说到的任何一种痛苦都令人绝望。
但是很多时候也可以通过读书来找到解脱。引用法国诗人勒内夏尔一句话“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的越多就越撕裂,但你也会得到与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 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对,这就是坚持征服无知世界的动力。
叔本华说过:生命就是一团欲望,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无聊。 那就在这痛苦和无聊之间循环往复吧,时间自然会冲刷无聊和痛苦,给我留下灵魂。
我在听伏尔塔瓦河,想象着两条溪流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汇合起来成为伏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音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欢乐的婚礼乐声传到它的岸边。月光下,水中仙女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这首曲子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可想捷克人民对他怀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纯粹,热情,仿佛现在就在捷克上空,看着黄绿交错的土地,看着它,感受到涌动的生命力,也感受到了热切的爱。虽然用心不一定有好作品,但是好作品都有灵魂。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017.09.13. 南涧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