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北京,顺便逛了一圈故宫。
对故宫的印象,大多来自《甄嬛传》这样的清宫剧,还有别人推荐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不知啥时候起,网上开始出现皇帝的表情包,故宫款的手机、口红也开始走红,媒体渠道开始多了故宫的身影,周边也越来越多,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大IP.
之前对故宫没什么执念,这次去北京突然就变成了:一定要亲眼去看看呀。
门票超便宜40元,最让人惊喜的是有个电子讲解器,每到一个地点会给你讲历史讲典故,大殿的广场还有很多凳子可以坐着休息,厕所也比较密集,整体来讲服务很贴心。
去之前在攻略上看到说要花3个多小时才能逛完,而且只能选择其中一两条路线。我对着地图,发现前后左右,东西六宫全部都想去,很担心时间不够。
实际上,故宫是挺大,但是除了三大殿,后宫什么的都比想象中的小,各宫之间也不过就是个院子,声音大一点,隔壁宫里的娘娘估计就听见了。传说中的御花园,也是个挺小的园子,以为会看到像植物园那样的奇花异草,但其实是假山和古树撑起了景观。
这次在故宫待了接近3个小时,三宫六院都走了个遍,还在凳子上舒舒服服地晒了好一会太阳,又去走了一圈城墙,到最后手机没电了,才从神武门出去,也没觉得时间不够。
不知道是因为冬天,还是受到电视剧的影响,总感觉故宫里面有点压抑。窄窄的过道,高高的宫墙,外三层里三层地把人包裹在其中。透过暗红色的高墙往外看,只能看到那一方小小的天空。以前住在这里的小宫女小太监,哪怕是嫔妃,也只能看到这样的天空吧?
慢慢找这压抑的源头,是来自《末代皇帝》这部电影。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他的前半生,一直想要逃离这个宫殿。
幼时被带进这皇宫,才蹒跚着学会了走路,便被推上了皇位,被大臣控制被宫人控制,他没法离开。奶妈被强行送出宫时,他哭着追出去,也未能见到最后一面。弱小的身影在偌大的宫殿之下,显得无比凄凉。
等到终于有机会出去了,却是被军阀拿着枪赶走的。之后便是漫长的流浪与困顿,他的身份被各方势力当成了利用的工具和筹码,个人的命运随着时代沉浮。等到最后终于恢复了自由,要回到自己曾经住过的宫殿,也得像我们一样,买张门票才能进去。
他进去之后,越过大殿的吊绳走向以前的龙椅,这时一个带着红领巾的小男孩走过来,大声喊着:那里面不能进去。溥仪说:以前我住在这,那是我的位置。小男孩说:怎么证明?
然后溥仪在龙椅后面的角落里掏了半天,掏出一个盅盅。那里面是他还在几岁孩童时期加冕皇帝时,一个大臣送给他的蛐蛐。
全世界都不认得他这个皇帝了,只有这只蛐蛐可以证明。
而紫禁城这座古老宫殿,在我心里也成了沧桑历史的代名词。看到它,我想起的不是明清鼎盛时期的繁华盛况,而且清朝末年皇家的悲剧与劫难,是国家的伤痕和屈辱。
这样的感觉,一直持续到第二天逛完天坛公园才有所好转,大概是因为天坛又开阔又敞亮,这样的地方才符合皇家威严。
历史总是厚重而沉淀,希望下次去故宫,能换个明朗的心情,去发现它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