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杀人犯》讲的是一位22岁的青年因为车祸而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动,对于他来说,身体已经成了一个牢笼,于是,他看这只手指与人沟通,强烈的表示了自己希望安乐死的意愿,在2003年9月他的母亲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同时,一位职责本应该是帮助伤残人士恢复生存能力的医生也参与了这一次行动,这件事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我不是杀人犯》一书就详细的介绍了这个事情,并且也记录了他对于此事的看法。
生与死,医生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很疑惑,医生不是救人的吗?为什么会与杀人犯有关系?为什么一位优秀的重症科医生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看似很震惊的辩驳究竟背后有什么故事?
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开始对于医生的职责有了重新的定义。23岁的樊尚是一名志愿消防员,在一年的消防日那天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他受伤严重,经过抢救,恢复的呼吸,但是全身瘫痪,失明失声,仅仅只有右手拇指可以活动,他通过仅能活动的右手向他的妈妈表达了他希望终结生命的意愿,但是没有人支持母亲,为了满足儿子的意愿,她向樊尚的胃里注射了巴比妥酸液,但是这个行为被医生发现,儿子被救了回来,但是她得到了重症科主任的帮助,给他撤掉了呼吸机并且注射了神经镇定剂,使樊尚的痛苦得以终结。但是,肖索依医生的行为却被指认为谋杀。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能够继续做医生,并且法国通过了一项关于生命终结的法律。
其实到现在为止,安乐死都是存在争议的。其实,我时常在想,当一个重症病人只有呼吸,但是丧失了其他的活动能力,活着对他而言就只是在床上躺着,一动不能动,连最基本的上厕所这个行为都不能完成,这个时候,他所期望的是就这样捱过一天天?还是想说寻求一种方式来解决这种痛苦?
其实,对于医生而言,安乐死也是残酷的,同时也是很无奈的,肖索依医生对自己的职责有着很清晰的认识:“对我来说,我的职责就是抢救生命,一旦做不到的时候,就设法让生命没有痛苦、充满尊严的结束”。生与死,大多数人都是喜生恶死,但其实,有时候对死亡的“妥协”何尝不是另一种重生?生命不应该靠体测监控器上面的数字来评测,而应该有意志的,有灵魂的,应该有自己的渴求和追求其实现的权利,能够趋利避害的!
希望有一天,人们不再厌恶谈到死亡,能够正视生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