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从南京到北京参加学习,南京大雨,身上衣服湿了进入空调过冷的车厢,周六周日,在发烧中度过,病情比较严重。不期然又想起了健康是“1”,财富名誉等其他是“0”这句话,确实,我们参与投资(特别是区块链这个没日没夜的世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而且在反人性的操作心态和技能的学习上,有着漫长的道路要走,要有长跑的准备,在让你的投资认知不断升级的同时,你的健康和营养等方面的认知一样需要升级,甚至更为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课程是台湾林明樟先生的《超级数字力》,他用两天时间教会大家在进行股票投资前,如何通过读财报,选择到好的公司,教会大家如何判断合适的进场买入时间、持有时间,教会大家获利后,怎样留住你的收益。课程非常落地,用基本的原则去解构重重的财务报表,化繁为简,技术能力上短期内直接突破个人认知的局限。
周一回到南京,当打开《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这本书,看过序言部分后,联系起上周末的两天学习,一些困扰的问题慢慢有了一些解决的思路。
5月下旬开始接触区块链,后面买了几本书,翻一翻一遇到技术部分就读不下去,加了一些公众号,文章看一看,关于技术方面的分析,一样的云里雾里,但是为什么上两天的《超级数字力》,很多技术性的思考都能了解呢?因为林明樟先生做了一项非常智慧的工作——“中翻中”,把专业术语用大家能理解的文字来表述,这样初学者就能快速入门,甚至短期内能达到专业股市分析及格以上的水平。
姚余栋先生在《区块链:建设互联网的价值高速公路》序言里,从互联网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是为信息互联网设计,到区块链是为价值互联网提供了理论的基础,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预测区块链的未来之路,里面出现了一些概念,比如: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超级账本、闪电网络、侧链技术等等,就需要我们在先完全的清楚这些概念的内涵时,才能对文章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有没有“中翻中”的必要性呢?我认为是不需要的,基础的概念,必须是要自己能够透过补充学习,去一个一个学透的,只有在后期,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概念的时候,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时,才有必要通过“中翻中”把复杂的内容尽量的想得更透测,说得更明白,前期笨功夫必须要下,不要再有取巧的念头了。
韩峰先生的《区块链——未来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里面谈到“金融的核心无疑就是信用的建立”,谈到“大数据产生的是一种全球性的信用资源”,看到“一个新的时代,未来的信用、真假是靠全网公证某个协议,靠全网每台电脑成为记账人来实现的”。他的序言谈的更多的是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的现实问题和对未来的畅想,让我想起10年前看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黄河青山》等系列书籍时的场景,老先生前半生在部队抗击日寇,后半生钻研学术,他的思想核心的几个字“数目字管理”,就是当年看到国内军队同日军、美军之间,在数据收集、整理、应用上的差距,他用这个方法回顾中国历史,发现数目字管理的困难性和对于国计民生带来的影响。我们这个时代,因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数据的采集和统计,超乎过去的想象。未来的世界里,经由区块链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价值传递的便捷和隐蔽,更会重新塑造人类的互动方式、社会的结构,以及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林明樟先生在课堂上说过:你的资金的20-30%可以随便买(有点对于大家投资区块链热情的不以为然),不过买入区块链的代币时,要慎重,因为这些代币是没有生产力。现场的同学们听到后,还是有点面面相觑的,人无完人,林先生也有思维漏洞、也有认知缺陷的。
这也说明:一切才刚刚开始,有疯狂的投资者,有不愿意研究的资深的投资人,大家各个立场不同。但是我们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是因为我们更想要一个公平、公正、美好的世界,我们希望透过自己的付出,能让这些目前还在想象中的区块链应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普惠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让平等和互相的信任变得像空气一样遍布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