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半年真是过着“过山车式”的生活,工作,学习,生活样样都有,该做的事样样没有打折扣的完成。带班教学,论文写作,学校工作,返校答辩…每件事都是大事,每件事都不能耽误,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逆风奔跑,这或许是奔向而立之年人的共性吧。
从2月12号开始,到答辩结束,这半年似乎没真正休息过,周内带班上课,周末加班写论文,困境中逆风行驶,到始终没忘开始的路。4月24号论文初稿完成,本以为可以松口气,可终究还是不能摆脱改论文的局面,直到答辩前这种紧张心情没有停息。
这次返校开会七天,把教学的任务交待给海龙,班级事务交给曼曼,本想无事一身轻,轻轻松松到校。以答辩的正当理由来学校看看老师,顺便散散心,可从回来到离开,我都不知道这七天是怎么扛过来的。
这次我和刘明老师再次相约,同赴武汉参加答辩,武汉的七天真是惊心动魄。
起初由于武汉暴雨,我们两个人的航班延误3个多小时,好不容易起飞,还在武汉上空盘旋好久,凌晨一点落地。刘大师比我延误的还迟,两人会师江城已是凌晨2点半,外面大雨倾盆,雨下的那么热情,那么热烈,而呆萌的我们不知所措刘,有些无助,最后决定去学校附近去住。
住宿这个事也没有按我们所计划,凌晨四点到达学校北门,准备登记好宾馆入住时,服务员说6点入住可以少一天的费用,于是只能再等两个小时。外面的雨还在下,路边的还有夜宵还没有收摊,帐篷还在滴水,我们们两准备随便吃一点,就在我们刚坐下时,地上的一直夜猫鄙视的看了看我们,转身就溜了,我……它肯定说两个"倒霉衰"
生活谁都不容易易
26号,我们报道开会。学院还是那样的高效,为了我们这次答辩,杜老师的两个学生忙前忙后,给我们答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杜老师还是那么干练潇洒,只是她今年太忙,不管她多忙,对校外的我们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和帮助,让我们钦佩不已。杜老师的师门弟子又聊了很多…
杜老师学识渊博,多年来致力于历史课程与方法论的研究,成果丰硕,是中小学(含中职)历史教材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她治学严谨,师德高尚,不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同门学人。
杜老师是我的老师,从本科到研究生都跟她学习。这六年时间杜老师给我很大的帮助,从指导论文写作到生涯规划,从治学之道到专业成长,从为人处事到人生阅历,她都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杜老师桃李满天下,杜老师的学生绝大多数成长中学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引领这个时代的中学历史教学。我天生愚钝,资质贫贫,在西部边陲默默无闻,每次跟老师和同门交流倍感惭愧。
为了能够在答辩过程中顺利通过,我们还和李书记组成了“答辩顺利”祈祷小组,三个追风少年奔波在北门,一号楼和南门之间,只愿一切都好。
李书记工作几年变化很大,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锋芒,书记不再那么爱开玩笑了,想问题非常周到,思路清晰,关键是处理细节更加攒劲严谨,工作还那么认真。也许是工作压力太大,工作时间已经挤占了大部分生活时间,熬夜加班对她来讲那都不是事了。
答辩的这几天,李书记很忙,忙着处理单位的文件和材料,忙着整理和准备答辩材料,忙着修改和上传论文,忙着回单位参加活动。最后李书记还是忙着提前回去了,我也忙着只记住了150斤的清江鱼。
刘明和杜文是我的同窗好友,我们相识在桂子山,相知在应城畔。从本科学习到教育实习,从工作以来到硕士毕业,我们相互督促,一路走来,陪我走过生活的坎坷,帮我渡过成长的艰难,他们给予我我很大的帮助。
杜大师待人真诚,心地善良,性格温柔。在我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出现在我身边,这种感觉语言无法表达。他那里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回炉的据点,不管多忙他都会接待我们。
刘大师淳朴善良,待人陈恳,认真执着,做任何事都有用不完的韧劲和毅力。钻研学术,教学基本功扎实,我似乎永远学不会他对待学生的那份热情,答辩期间他晚上还要远程向学生答疑,这份执着让我感动不已。
我以为答辩可能仅仅是个毕业的过程,可事实并非如此。原来答辩是毕业最痛苦的事,既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过程,还要在细节上进行大量的修改。
27号答辩通过,我们都顺利的通过了,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三天的论文修改时间,除了细节格式之外,对内容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这几天都改到凌晨三点以后才能休息,早晨起来还要继续,虽然有点辛苦但非常充实。
一周的答辩时间,是对内心的冲击和洗礼,对我来讲,这样的机会异常珍贵。让我有时间静心思考和反思,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进一步坚定来时的路,见贤思齐是每次外出学习给我最大的启示。
2019答辩
校园依旧这么漂亮!
大家虽然紧张,但是准备很充分。
学院永远的女神,魅力依旧。
邢院长如此帅气潇洒
和我的第一届学生在一起
学生变校友
也算顺利吧
这次在武汉给自己留了三个小时,去看看东湖绿道。
最好吃的几个菜
回家上班
我们也是ccnuer
2019.5.31于银川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