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

万物简史

比尔·布莱森,西方最出名的旅行文学作家。他曾出版过《小岛札记》《林中远足》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游记作品,同时也是《纽约时报》《泰晤士报》《GQ》杂志等顶级媒体的专栏作家。

关于本书

《万物简史》是比尔·布莱森的第一部科普作品,延续了比尔·布莱森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曾被《科学》杂志评为“2003年度最佳科学著作”之一。

核心内容

本书涵盖范围很广,对宇宙学、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都有所涉及,并展现了多个学科的发展历程。除了科学知识之外,本书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八卦和趣闻,趣味横生。本期音频我们顺着比尔·布莱森的思路,从书中挑出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主角:地球、生命和人类,来看看科学家们对这三个主角到底有多少了解,在探索它们的时候科学家都经历了什么。

一、科学家对地球大小和年龄的测量

人类用了各种方法去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年龄。测量地球大小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测量地球的年龄更难,直到人类发现放射性元素后,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

1.测量地球大小有一支“最倒霉的考察队”从法国远赴秘鲁,测量一度经线的长度,以此来获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直到那个年代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球形,而是两极稍微偏扁、赤道处稍微偏鼓的橄榄球形。

【案例】

在 17世纪的时候,就有一位英国数学家花了两年的时间,从伦敦一路向北走到约克,用尺子和链子对地球进行了测量,得出结论说一度经线的长度是 110.72 公里,这个数据跟我们现在的测量结果误差不到 550米。之后法国天文学家皮卡尔又做了更精确的测量,宣布地球一度经线的长度是 110.46公里,误差更小了。

2.估算地球年龄人们尝试过用盐测法、热量耗散法来估算地球年龄,但都没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且不同结论之间相差很大。直到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才开始利用元素衰变现象来对地球年龄进行测量,最终得出结论:地球的年龄在45.5亿年左右,这一数字大大超出了人们此前的估计。

【案例】

1650年,有一位叫詹姆斯·厄舍的大主教对《圣经》还有一些其他资料进行了研究,然后得出结论说,地球是在公元前 4004年 10月 23号中午诞生的。这个日期后来被大家当成了笑料,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厄舍的这个观点都在科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地球是很年轻的。

二、科学家对地球生命的了解

无论是对于古生物还是对于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我们的了解都还远远不够。目前关于古生物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化石,而对于当前地球上的生物,我们甚至连它们具体的数量都弄不清。

1.对古生物的了解

科学家们对古生物的了解基本完全依赖于化石,但要靠着数量不多的、变形的、支离破碎的化石证据来解释古代生物的形态和关系,难度极高。

【案例】

凭借着布尔吉斯页岩等化石证据,人们一开始以为“寒武纪大爆发”是一个新物种大量出现的时代。但随后的研究却发现,寒武纪大爆发很可能只是以前比较小的生物变大了,更容易形成化石,所以看起来像是全新的物种。

2.对目前地球上生命的了解

我们目前不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总数,《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世界上 97%的动植物都还没有被人类所发现。此外,我们对地球生命的分类体系也非常混乱。

【案例】

地球生命的丰富程度其实远超常人想象。1982年,有一位科学家在亚马逊雨林里面,拿着杀虫剂喷了 19棵树,然后把树上掉下来的生物统统都统计了一遍,结果发现,光这 19棵树上,就有大概 1200种甲虫,这么一推测,整个地球上光昆虫大概就有 3000万种。

三、科学家对人类历史的了解

直到目前,我们仍然无法完整地重现人类的进化史,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历史依然是一个谜。

1.依靠化石来研究人类进化史

目前对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同样主要依靠化石。但科学家们手上的化石数量并不多,并且有大量化石遭受了破坏。而且,要凭化石记录来还原人类历史非常困难,很多具体的问题只能靠猜。

【案例】

中国有一处叫龙骨山的地方,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化石,在当地很出名。加拿大的一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叫步达生,就去龙骨山进行挖掘工作,结果等他到的时候发现,龙骨山已经被挖的一团糟,而且当地人压根就不把这些化石拿来做科学研究,而是直接把它们磨成了中药粉,大量珍贵的直立人化石就这么被毁坏了。

2.利用基因技术研究人类进化史通过线粒体 DNA来追踪人类历史,已经是较为常见的研究手段,但目前的基因研究中也存在种种矛盾的结论。而且由于化石样本很容易受到污染,我们从中所提取到的基因样本也可能存在问题。

【案例】

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所有现代人类都起源于非洲,这就是“单地起源说”,但也有一些基因研究不支持这一结论。比如有研究发现,现在亚洲人的祖先可能不光是非洲人,还有来自印尼的爪哇人等。

金句

1.根据牛顿定律,地球不应该是滚圆的。因为地球自转会产生离心力,所以地球南北两极会有点扁平,赤道附近又会鼓起来一点。

2.所谓的“寒武纪大爆发”,很可能只是以前比较小的生物变大了,更容易形成化石,所以看起来像是全新的物种。

3.《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报道中说,世界上 97%的动植物,都还没有被人类发现。

4.有一位生物学家幽默地说,人类目前面临的其实不是生物多样性危机,而是分类学家危机,因为分类学家实在太少了。

5.大概每 10亿根骨头中,只有 1根能变成化石。这么一算的话,当今地球 70亿人,每人 206根骨头,最后也不过能留下 1000多块骨头化石而已,而且这些化石能不能被找到还得另说。

撰稿:柴知道

脑图:摩西

转述:李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607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47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96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0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00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7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35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43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4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81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8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6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