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买了一件羽绒服1400块,我从来没有买过上千的衣服即使工作两年多,无论是衣服、鞋子、化妆品都没有超过一千的。到现在买完羽绒服过了好几天,还是觉得很心疼,是不是真的羽绒服我也不知道,反正也不是什么牌子衣服。
尤其是今天双十二,看见网上的衣服远远便宜多了,总感觉这件衣服买贵了。
可能是穷病作祟,没办法,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买东西不看价的感受。每次跟自己说,自己的以后的梦想就是买东西不看价,到现在已经活到25的年纪,无论去超市还是去买衣服,第一就是看价格,再决定喜不喜欢,穷出来的习惯。
上小学的时候,一毛钱的零钱都是一笔大钱,一毛可以买一大片辣条,也可以买一袋甜甜的冰棒,也可以买两袋我最喜欢的唐僧肉。在自家抽屉或者某个犄角旮旯里摸到一毛钱,都能高兴一整天,因为可以买片辣条从放学一直嗦到家门口。小时候的穷,可以用一毛钱就治愈。
初中就开始住校,同时也开始学会支配自己的生活费,一个星期30块,周末回家。平均一天6块钱的伙食费,在摸清学校门口的伙食价格以后,一般早上一块钱的包子加上五毛的鸡蛋茶,吃完满意地抹一抹嘴。中午两块钱的盖浇饭就足够,到了晚上一碗豆腐脑一块外加一块钱的千层饼。在那时这样的伙食是中等水平,偶尔少吃点饼换点零食吃吃,物价也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以前吃辣条一毛,初中就要五毛了。
不成年的时候,虽然穷但可以堆砌出来很多难以忘怀的快乐,玩泥巴,堆草垛……身边人都是跟自己类似的生活,从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到了大学,贫富的悬殊就开始无限扩大。同一个班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有,甚至在一个寝室,生活费的差距可以存在几十倍那么高,鞋子可以有几十块,也有几千块。当然我就是属于几十块的那种。穷的孩子没吃过的东西没去过的地方千千万万,富人的孩子可以在闲余时间在全世界飞来飞去。
出身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不一样,见过的世面不一样,形成的思想也不一样。
在大学的时候,我是那种穷出来的自卑,才艺不会,很多话题根本接不上,甚至对许多鞋子衣服的牌子都一无所知。
而现在出来工作后,虽然自己挣钱自己花,多次都告诉自己要好好对自己,但每次买东西更倾向于买便宜一点的,总是感觉买了贵的好像亏了很多,可能这就是一种穷病后遗症吧。
现在我还在为买了一件羽绒服而心痛,一个感冒药才几十,一件羽绒服却上千,早知道买盒感冒药备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