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因为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认真学习和品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重要文章,深刻诠释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政信念,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始终,凝结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奋斗之中。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由人民的历史地位、党和人民的关系、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全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通过做大“蛋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揆诸现实,从就业到医疗、从教育到养老,百姓身边事、贴心事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民生图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最醒目的标识,人民群众享便利、得实惠是最真切的注脚。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决定性力量。“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集中人民智慧,依靠人民的伟大创造,开创民族复兴的新天地。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一定能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