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怂了”
“其实我真想有个人出来骂我”
平时安静的群里被键子的一句话炸开了锅。看的出来键子心情很失落,我赶忙送上安慰祝福。
键子是我要好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就进了人人羡慕的体制,但是他不喜欢被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的生活,他焦虑着,害怕有一天在体制内意志消磨殆尽,害怕活成自己讨厌的人,最终再也离不开体制。他一直决心离开,然而在2017年末,依然没有勇气交出躺在抽屉里很久的那份辞职报告,跨年之夜,只能痛苦的向我们倾诉。
键子总喜欢把初心和梦想挂在嘴边,他也经常反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寻找人生意义的发问,也许听起来很励志,然而在他那里只不过是自我的麻痹,他始终没有找到答案。他自称拖延症晚期患者,完美的计划也仅限于纸上完美。父母为他规划好了前半生,似乎也注定了他的后半生,他心有不甘,想跳出体制,年初他信誓旦旦,年尾却唯唯诺诺,计划着明年一定要干嘛干嘛。也许就是大家常说的能力配不上野心,才华配不上梦想!
纵观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和同事,他们表示对自身现状不满意,幸福感较低。究其原因,并对照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我发现他们往往不是因为在第五个阶段——自我实现需求没能得到满足,而是仅仅停留在第一二阶段的温饱安全需求上,在社会需求和尊严需求上难以实现:他们在情感上受挫,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得不到认可和尊重。
在这种环境下,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他们习惯于逃离,去寻找情感上的满足,他们渴望被肯定,需要被赞美,但很多人因为自己的不坚定,对自我认知不明确,对未来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没有清晰认识,在作出抉择的时候退缩了。在离开体制这件事上,最难的不是下决定,而是接下来怎么走。
体制内多多少少总有它存在的问题,我们无从改变,也无法改变,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我曾经参加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为期三个月。培训前,单位的前辈就告诉我,这将是你人生中最high最疯狂的三个月。的确,每天学习完上午安排的课程,下午和晚上就休息,周六周日全天放假,感觉人生开了挂,拿着薪水过着退休般的生活。上午上课迷迷糊糊,下午逛街吃喝玩乐,夜幕降临开黑战斗。然而这样的生活刚开始充满了新鲜,后来却让我感到厌倦和焦虑,我始终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后来我开始学ps,也是因为对修图比较有好感(主要是能帮妹子美美图),每天下午跑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从基础教程开始,一点一点跟着学。电子阅览室是电影和游戏的天下,而我戴着耳机上着课程专心致志记着笔记确实与这个氛围格格不入,也引来了许多同学的驻足“观赏”,我仍然坚持着,完成新手小白到一步一步进阶后来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位需要制作展板,我接下任务并出色完成,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我满心欢喜。
其实我也不喜欢当前的工作,ps作为业余的爱好能发挥用武之地,弥补了日常工作中难以祈获的成就感,生活也就不会那么无趣了。同样你也可以另辟蹊径找到并发挥自己的爱好专长。
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很多可能性。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在之余的16个小时,除了睡觉,我更喜欢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养成写作的好习惯,学习一项技能,不急不躁,不怨不恼,学会发现,学会生活。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会渐渐影响着你的工作,渐渐影响着你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多少年后回头看来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也许就是所谓的青春里的奋斗吧,无关体制,无关迷茫。
2017,也许怂了,但挥手再见。
2018,我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