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剧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道具,就是太子临摹的庾稚恭的《向季春帖》。
已向季春,感慕兼伤,情不自任,奈何奈何,温和足下何如,吾哀劳。何赖,爱护时不?足下顷气力,孰若别时。
农历年2113分十二月份,即正月、二月、三5261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4102、1653九月、十月、冬月、腊月。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每三个月为一季,即孟、仲、季。 据《吕氏春秋通诠》所载,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春季三月,第一月为孟春,第二月为仲春,第三月为季春。
一般2月过年,农历三月,已经到了阳历的四五月份,正是万物复苏、竞相生长的时候。但是,作者还在感怀伤感中不能自已,而且充满了无奈之情。
很多人可能关心这个帖子的内容,但不太关心背后的这个人。庾翼。他的名字和他的身世也很讽刺。虽名翼,但其实也是囿于家族的争斗中不能自拔,不能解脱,无法逃离,最后居然生疮病死了。
除了生疮而死这一点,其家族背景方面和太子又有相似之处。
庾的背景:
庾的姐姐庾文君是皇帝的母亲,哥哥庾亮是东晋权臣,领征西将军,权倾朝野,而庾翼也有大略,有小征西之名。早些年他们家是花团锦簇,姐姐嫁到宫里当了王妃、皇后,现在已经是太后了。但是姐姐去世后,两个哥哥也相继去世。如今他虽然领了哥哥的征西将军衔,家里境况却大不如前。且庾翼其实并不喜好沙场争斗,但没有军功如何保一族人、一家人的荣华富贵?
在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被由他举荐的将军发配边疆,他的族人被相继斩杀殆尽,庾氏一族被龙亢桓氏取而代之。而他曾向皇帝举荐桓温。
他死前劳心劳力,四处征战,死后更未能保家人平安,遑论富贵。据说庾翼笑容温煦、性格宽厚,风仪秀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被称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庾家有好几个兄弟,当时,庾亮是权臣,而庾冰在王导死后任中书监(当时曹丕设立中书省,内设中书令、中书监,而中书监位置比中书令高一等)。兄弟两可谓联合控制东晋政权。但算是外戚,当时的皇帝的东晋的第二个皇帝,司马绍,庾文君的丈夫。
东晋刚建立的时候,政权不稳。大将军王敦以君威震主,想要叛逆。司马绍在位期间,倒是以弱制强,精心筹划,平定了“王敦之乱”,可惜,命不长。上位才三年,年仅27岁就死了。空有手段才情有什么用呢?
死前,司马绍立嫡子司马衍为太子。晋成帝才5岁,只好由母亲庾文君垂帘听政,并由两个舅舅来帮他。别忘了,这还只是东晋的第三代皇帝啊。
只可惜这个舅舅并不是那样有治国才干。在平定苏峻时,不仅没有安抚,反而激怒苏峻起兵攻陷京师。庾亮已经弃城逃跑,太后和皇帝没有来得及跑,太后听闻京师攻陷,焦虑而死(也可能是担忧自尽)。小皇帝司马衍被苏峻俘获,成为傀儡皇帝。直到苏峻之乱平定之后才回朝。
可惜啊,这个皇帝也没活多久,继位两年后,就死了。死的时候也很年轻,大概是22、23岁的样子。当时只有两个小儿子,都是婴儿。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庾氏一族算是外戚专权,军政内政都把在自家兄弟手上。当时的外戚中书令庾冰,担心如果让婴儿当皇帝,庾氏一族与皇家的血脉关系就远了,必定权利要被分割。所以,劝当时的晋成帝司马衍立自己的亲弟弟司马岳为新帝。如此,庾氏一族还是皇帝的外戚,庾亮和庾冰还是皇帝的舅舅。
可惜,运气不好,他们的美梦没做多久。这个司马岳没过两年也死了。
这东晋的国祚真是不怎么样啊,自司马睿开国之后,连着三个皇帝都在20多岁的年龄就丧命了。而且统治的时间,都只有3年、13年、2年。那个统治13年的晋成帝,真正掌权的时候也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而且此时也没有了母亲的庇护,只能依靠舅舅庾亮,而避开王导。但这个庾亮又是个靠不住的。
所以,外戚专权,实在封建君主制度自身的痼疾啊。。。
《鹤》剧中,太子的母亲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而自己的外公曾经是中书令,所以说也算权倾朝野。相比晋成帝,他好的是还有一个父亲,不然朝堂上这些如李柏舟、张陆正这样狼子野心的权利玩家,他都不是对手。可他的父亲呢,又与他关系不睦。总猜忌外戚,且想要收回权利。他处在各种矛盾的中央,感情上,和父亲疏离,但又想亲近。和舅舅自然是像父亲一样的感情。所以,他两边都不想得罪。
权利方面,他必须自保,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不然一位不受皇帝父亲待见的皇子,又没有母亲庇护,除了受到冷落和侮辱,可能连性命都难保。因为,宋朝的皇子们不能干政,所以,他们就像高级的囚徒。只能追求艺术,然后等着成年后到遥远的封地去,生儿育女。
难啊…… 有谁不难呢?皇帝有皇帝的难处,太子有太子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