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
小时候学这首诗的时候,才明白蒹葭就是芦苇,其实当时对这首的诗意境理解并不深刻。但对于我这样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芦苇不是一般的熟悉。村后不老河的两岸随处可见。每到冬季,家人总去河边用镰刀割一些芦苇,拉到家里,母亲用芦花编制毛蓊——用毛窝编制的草鞋,它隔寒保暖,加上用木板刻制的鞋底相配,那就是小时向往的极品。
苇杆,我们家用它编织苫子,然后出售给砖厂(用于盖砖坯)换一些钱。最难忘的是此时兄弟姐妹齐上阵,热火朝天,家里简直成为芦苇苫子的生产工厂,还不时能传来哥哥姐姐们的笑声……
随着年龄的增大,每每看到芦苇,总是能想起这首诗,脑海中也始终飘荡着这样一幅美景,一个漂亮女子,在随风摇曳的芦苇荡中面向河水思索。虽只是幻景,但对于芦苇却有了别样的感情。
后来冬日里特别喜欢去看芦苇,总感觉冬日里典雅脱俗,枯黄的苇杆摇摇晃晃,身姿袅娜,毛茸茸的芦花,漫天飞舞,似乎闪着一层迷蒙的辉光。
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人,就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意思是说,人像芦苇一样摇摆不定。
但是今日雪后观景发现,雪后的芦苇彰显坚韧,芦花之上背负积雪,依然傲岸地挺立、从容地随风起舞,唱吟出不屈的赞歌。
也许这就是我们芦苇人应有的坚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