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纪晓岚出任福建提督学政。这是纪晓岚仕途生活中唯一称得上任职地方的一次。
清乾隆时,江南经济承六朝之后,经济更加发达,文化不断繁荣。文人名士多出自南方,无形中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北方人不如南方人。北方人到南方做官,往往受到南方人的讥讽。因而,朝廷在选用担任南方学政时是慎重的,基本上都选择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出任此职。
纪晓岚督学福建时,到任第一年仅39岁,又是北方人。(河北河间府献县)这样一个年轻的北方籍学政,主持福建全省府州县的科考,福建的文人学士哪会乐意?他们怕这个北方佬心中无才而耽误福建文人学子的前途。
纪晓岚到任第一天,身边侍从人员就向他禀告,有人说北方佬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根本不配在这里当学政。纪晓岚明白这是有意为难自己,看来不露一手给他们看,不足以扭转他们的偏见。但纪晓岚不动声色,静观其变。
不久,在福州试院的抡才大典后,有人竟然在他的寓所门口贴出了一幅上联:
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
这意思很明白:北方佬,你们哪有我们南方人才高、才子多啊。
纪晓岚看见后,毫不介意地把这副上联给官署里的当地地方官员和在座的社会名流看,并笑着说道:“这里有副上联,请诸君补联。”
众人正要看新政学府大人的才华,哪肯多事,互相推让,无人愿补。纪晓岚见此情形,也不推辞,微微一笑,便毫不客气地说;“既然如此,下官也就献丑了。”
他唤来文房四宝,挥笔写下几个大字,大家近前一看,只见:
俺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这几个字映入大家眼帘,顿时鸦雀无声。在坐的福建名流你看我,我看你,觉得这督学大人不简单。因为这下联不仅对仅工整,而且气势磅礴,寓意精深。它以天覆地载、囊括山水,又以圣人统领才子,这样南方的优点就大大低于北方了。
此事传开后,那些瞧不起纪晓岚的人,便不敢象以前一样放肆了。
几个月后,纪晓岚来到汀州,这里同样瞧不起北方人。一天纪晓岚微服出访,来到一座茶楼。忽听到二楼人声嘈杂,吟唱声、喝彩声不绝于耳,猜想是文友集会,便想登楼看个究竟,借此了解一下当地文人学子的真实情况。
茶役领引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他边喝茶边听文人吟诗作赋。这时有人发现他偷听,又看他一副斯文打扮,便走过来询问。纪晓岚推说自己省亲路过此地,借此宝地歇歇脚。谁知他一张口,暴露了他的北方口音。那些人顿生作弄之心,其中有人说道:“敝会有个规矩,与会者必须作诗,今仁兄光临此地,亦须吟诗以助兴。”
纪晓岚见他们玩到自己头上,故意装出不会作诗的样子,很惊惶地抱拳说:“请诸位见谅,鄙人实在不会作诗。”
这些人得寸进尺,哪里肯轻易放过纪晓岚,连请带拉把纪晓岚弄到一张书桌前,于是纪晓岚装作迫不得己的样子,拿起笔写了一句:
一爬爬上最高楼,
众人一看,这哪里是诗,分明是胡编的主,于是一个个大笑起来,催他再写以资取乐,纪晓岚又万不得己的样子写了第二句:
十二栏杆撞斗牛。
看到这里,大家不取笑了,因为这句颇有诗意了。但又有人怀疑是他抄袭来的,还是催他再写下去。这时纪晓岚不再写了,说是大家看他写,写不出来,请众人回避。那些人看他这副怪样子,为寻开心,便很自觉地躲到一旁。待他们一转身,纪晓岚立即挥笔写完后两句,把笔一掷迅速离开茶馆。后两句是:
纪昀不愿留姓名,恐压八闽十二州。
那些想在这北方佬身上寻开心的人转回身来,见桌上的诗句,惊呆了。没有料到被他们捉弄的人竟是他们颇为仰慕的宗师大人,既佩服又惊惶,赶忙追上去赔罪,可这时纪晓岚早己走远了。
这些人佩服的是:诗的起句平平,结句却有惊人之举。这就是所谓逆转法,没有很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技巧是写不出来的。
经过这样几个回合的较量,纪晓岚在福建的声名大振。纪晓岚在福建三年,很快就过去了。他虽然美名远扬,但不可避免地要伤害一些人,因此在他离任前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离开福州时送行的人很多,其中有一礼品盒,揭开来一看里面有张纸条,上写:虎走山还在。意思是你纪晓岚虽然是只老虎,才强干练,你还是要走的,而我们还是巍然不动。
纪晓岚笑一笑,便在这原字条下面,添上:山在虎还来,令送礼人带回。
如此一来,福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人,再也不敢小觑纪晓岚了。
注:纪昀,即纪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