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亲子群:
A;亲们,昨天孩子同学打电话,但孩子没有回,只是在一个多小时后回了个在,我该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去呢?(孩子不愿意走出去,不愿和同学联系)
科静师姐:
为孩子建立界限,否则所谓的无条件接纳都是错误的。有界限的孩子才能走的更远,更有安全感。
锦明老师:
聚焦在问题解决方法的频率,跟聚焦在问题的频率完全不同。
你聚焦在孩子不打疫苗这个问题上;聚焦在孩子逃避学业和同学上,这两个都是匮乏的频率。
跟聚焦在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对打疫苗和逃避学业的抗拒,频率完全不同。
当你聚焦在后者,你会去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消除面对同学的尴尬的同时能够打上疫苗。
你会思考很多的方案,比如去远一点的医院打可以吗。比如迟些打可以吗?。。。。
当你聚焦在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对学业的抗拒,你会聚焦在各种各样的方法,然后你会去评估这各种各样的方法是否有效。你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案,总之你就不会停留在抗拒,停留在无力。
然后当你认识到,并且认同需要通过能量的方式影响孩子,你会回头去检视,在我们教你的课程里,你有多能够贯彻执行。
然后你真的认同我们给你的解决方案,你会将焦点回归自己,先把自己的问题给解决好。然后你会将重心放在自我修炼上。
单单就这一点,就已经跟你目前的频率完全不同了。
然后你在群里提出的,再也不是现在这样的,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而是描述问题→描述你处理的过程→你的心得体会→你的困惑
这样的话,大家通过你的这种实战的过程,就能够给到你使得上力的指导
直接说自己的问题,想要直接的答案。这当然是非常省事的,人性就是希望能够轻松省事。
但是一旦你这样做,你得到的答案也是很粗糙的。因为别人无法抓到你更多的信息,只能给你简单的意见。
有学员问:
我们现在亲子关系还可以,但这是建立不干扰他玩手机的基础上,怎么样扭转他玩手机,按爱沟通课程好像比较难,他太有自己的思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调整。
这位学员的错误前提如下:
1.想在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底下影响孩子
2.认定孩子的想法不可行,并且没有价值
3.没有达成共识你是无法影响的。
4.只要孩子听你的,你却不听孩子的,这个也是无法影响的
5.如果孩子的愿望是学习完玩乐两不误的话,何不一起来制定方案,看看实时的效果如何呢?走错路好过走半路,孩子认为这样正确,你没有让他走完整个过程,他又如何知道这条路走不通呢?
万一走通了呢?
万一在过程中他将你的建议听进去,做了调整,最后走通了呢?
万一在走的过程中你们之间的信任增强了,孩子愿意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你得以更好帮助他得到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