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心理健康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能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然的使个体的心理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之下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平和,并且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水平,逐渐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
心理弹性是指处在高危险的压力或情景下,其发展和社会适应功能并没有因此受到破坏,尤其是对少年和青少年来说,他们虽然经历了磨难,但依旧可以成为适应功能正常的人,甚至有些还可以超越自身或环境的限制,取得辉煌的社会成就,比如,张海迪,海伦凯勒,代国宏。
研究工具有1.1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分为五个维度,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1.2症状自评量表(SCL~90)1.3主观幸福感问卷。
需要复习心理三级的知识,心里问卷测试;何为回归分析?
童年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的人生信念和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基础阶段。如果父母在个体幼年不在子女身边,这必然会造成由“爱的缺失”所带来的一系列内心的无助和迷惑,这将使孩子较多地体验到焦虑,郁闷和压抑等负性情绪,进而降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这可能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他们体验到较多的抑郁,焦虑等,继而导致其心理健康程度下降。
有效解决方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积极地挖掘自身内部的保护性因素,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提升自身心理弹性水平。
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是在暑假当老师期间接触的留守儿童,最难忘的一个情景是在招生的时候,有一次在给一个奶奶介绍我们的补习班,她说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我们也没钱,也没法给孩子做决定,说着端着饭追着四处跑的孩子,我不自觉看了一下手表,三点五十,早已过了吃饭点,我忍不住好奇,问奶奶:“为啥这个时候吃饭,孩子跑着不吃,明明是不饿”
奶奶无奈道:“他父母把孩子撇给我,我害怕他饿,害怕孩子······”听到父母都不在孩子身边,而奶奶的年纪已经是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在抚养一个快到青春期的孩子,我当时就怒了,愤青的气质显露无疑,我对奶奶说:这么小的孩子扔到家里,孩子这个年纪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你们即使对孩子再好,也无法代替他们的父母······我继续着自己的情感发泄,用所谓自己学到的知识,当我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看到奶奶用手去擦眼角的眼泪,我一下子冷静了,突然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奶奶,内心那片柔软的地方被触及,眼泪开始决堤,“留守儿童”四个字在脑海中徘徊,而自己却不能实质性的提供帮助·······
那个情景一直藏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