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很多人受深圳两房二胎华为男热帖事件的影响,在考虑自己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家庭经济困境出现?如果对这个事情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到文末看帖子原文。
关于这个故事,多半的人是在指责男主没有理财意识,财商不够,明明家庭经济结构很脆弱了,还要生二胎、买高价学区房、让老婆全职在家。其实这些是我们身边无数中产阶级家庭在做的事,无可厚非。这一切的基础是建立在他自身有非常稳健的收入来源,如果身在职场,就是不会有失业的危险,即使公司裁员,自己也仍然具有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上找到好的工作机会。
如果近40岁的男性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危机,那么职场中30岁以上,特别是35+的女性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多。我们发现身边退出职场的女朋友越来越多,因为家庭的原因开始做全职太太,而公司里年纪大一点的女职员也越来越少,在高管里面女性管理者更是凤毛麟角。
1、家庭与职业的两难困境
我有个女朋友,在职场打拼多年,终于做到一定的职位,这时候年龄也已经30岁出头了。跟先生两人原本打算丁克,可看着身边的朋友陆续有了孩子,家里父母不断的唠叨,没能坚持下去,还是走上怀孕生子的这条“不归路”。
怀胎十月,她完全没有把自己当成孕妇,照样出差、开会两不误,甚至挺着大肚子跟一帮大老爷们奋战在项目第一线,直到生之前两天还在工作。她打算休息一个月就回归工作,她以为自己不会成为那种天天秀娃的妈妈,可发现自从孩子出生后,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了。
看着儿子熟睡的样子,她的母性一天天倍增,一个月的产假也延长到3个月。公司的信息似乎不再是最关注的事情,她隐约觉得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对儿子百般不舍,当然她还是回到职场,只是在早出晚归、外地出差之时,会生出很多愧疚,跟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也常常有些观念上的分歧。她开始读各类育儿书,也慢慢理解那些全职妈妈的选择,只是她对职场仍旧有自己的追求,直到最近家里突发变故,老人不能再帮忙带孩子,她不得不重新面对这个艰难的选择——是请保姆帮忙,还是自己回来带孩子?
其实职场上的妈妈们多少都有这样的煎熬时刻,特别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妈。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事业,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进一步深耕才能有更多收获;一边是无法割舍的孩子,最需要陪伴的年龄,想要给他们更多关爱,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
所有家庭/事业平衡的方法都存在悖论,这似乎成为一个无法化解的矛盾,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小时候双职工家庭,孩子几个月大送到托儿所,而现在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越来越多妈妈选择在家全职带娃。
人的一生会有不同的阶段,既然不能实现在一个阶段的横向完美平衡,我们不妨让每个阶段变成动态的时间轴上的交替。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无论是工作、事业、孩子都不是生命的全部,而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或许可以让心态更加从容。该奋斗的时候一往直前,努力向上,不放弃事业的机会;待到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关爱,用心陪伴,直到孩子慢慢独立;再次回到自己的世界,追求自己的梦想。
既然没有完美解决之道,我们的确不必再花费精力寻求这种平衡,无论是哪种选择,确保在理性的规划下,符合家庭整体利益。就像我在《十年婚姻让我学到的3点经验》中说到的,以家庭合伙人的身份来看这件事,和另一半有合理的分工,无论是选择职场还是回归家庭,得到另一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2、职业上升的瓶颈
即使选择在职场上继续打拼,仍然面临职业上升的瓶颈。
根据瑞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职位中,中国的女性比例获得高分,从2014年的15%上升至2016年的17.2%。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最高管理层。但相比来说,女性担任CEO的比例仍然较少。
尽管在学业阶段和职业初期,女性的表现跟男性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很多方面优于男性,但不可否认,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男性的晋升速度超过女性。这里面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在传统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里,很多男性在潜意识里存在对女性的歧视,他们会认为女性无法完全投入工作,进取心不够,因此,在选拔继任者时,他们更倾向于男性,即使两位候选人具有同样的资历和能力;甚至有些企业在公开的招聘启事上,会标注出只要男性。
目前的社会分工,也认为女性结婚生育后,对家庭的责任更大,因此如果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经常出差的岗位不适合职场妈妈。
我们传统观念里,对于女性年龄的限制也更多,“40岁的男人一枝花”,而40岁的女人在职场就往往被当作大龄,如果还从事基层工作岗位,则基本丧失了向上的通道。
从内部来看,女性在职场的“野心”往往比同龄的男性要小,同时由于过于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在工作场合往往不愿意更多表现自己,成为领导者的意愿不强,久而久之,就会被认为缺乏独立思想和想法,失去职场竞争力。
那么,这些障碍到底怎么破?
3、个人成长是破解之道
正如华为员工事件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职场是残酷的,特别是企业,不是混日子和养老的地方。
任正非在针对此事的回应中,提到“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其实贴子中的男主并非不努力,相反他说自己“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
看起来已经非常敬业,诚然,企业喜欢勤奋的工作态度,但最看重的还是结果。换句话说,这样努力,如果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没有给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说到底还是“低品质的勤奋”。
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贯穿职场的应该是个人成长,并通过成长为雇主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个人成长的方向并非只有一条道路,无论是管理技能的提升,还是专业技能的累积,当不断去提升,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一员,就不用再担心被裁员的问题。
对于30+以上的女性职场人,这种个人成长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获得:
1)克服内心的障碍
相信女性的力量,并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是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永远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不惧职场的竞争,选择一个方向,持续不断的投入。而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也是女性最缺乏的,当只比别人领先一点点时,或许周围的嫉妒者很多,但如果你已经遥遥领先,收获的只有尊重和仰慕。
2)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或许在生活和工作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有些职场妈妈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安于现状,视野和眼界都停留在一个小的圈子里。
而持续的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无论是通过读书、在职培训还是与高手交流的方式,只有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才能做个有心人,时时提高自己的技能。
3) 打破思维的墙
个人提升要放到一个更大的层面,不要把目光紧紧盯着当前的本职工作,盯着领导关心什么,老板喜欢什么,而是从行业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资源,去形成对行业的洞察力。
当慢慢积累自己的核心能力后,个人的成长不再仅仅依附于一个平台,与雇主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出卖时间换取报酬的打工者,而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网传帖子原文如下:
我2001年本科毕业,工作一两年上的研究生,然后到的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到现在将近十年。老婆和我都是农村出身,家里没钱支持,2010年辛辛苦苦攒点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是120万,每个月房贷6000元。11年生了个儿子。
16年政策放开,响应国家号召,又生个女儿,因为我要经常出差,还在国外研究所待过一两年,家里父母孩子没人照顾,老婆不得不辞职照顾家。
15年底深圳房价大涨,手里正好有小几十万余款,考虑孩子以后要上学,大家也认为房价有国家托着,只会涨不会跌,又在关内买了套五六十平米学位房,总价300多万。首付不够,第一套房找人抵押弄了70万,凑在一起付了首付,贷款260万,月供17000。70万的抵押贷一个月也要七八千。
全家就我一个人在挣钱,拿到手的工资钱两万多,不包括奖金和分红,因为两套房贷加上抵押贷就三万了,奖金就用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想到自己深圳有两套房,心里也会安慰很多。一般分红大部分用来购买股票了,现在持有十大几万股票。
前段时间公司要安排出国,当时考虑家庭条件去不了,后来HR就找我谈话希望主动离职,看现在的样子不离也很难,公司总有理由让你离职,不行打个C就末尾淘汰了。
与其闹来闹去的离职,不如舒舒服服的好聚好散,而且至今也没发现谁闹着就不被离职的。其实我绩效还不错的,也得过多次A,因为我深知,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努力就更没出路,我能走到今天,是公司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最近也在网上投过简历,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我们在大公司,自我感觉水平不错,视野开阔,但和人家一交流,明显有很大不同,人家小公司我们这年龄的,即使不是高管,基本产品从前到后啥都懂,软硬件,结构啥都能做,我们则只能做自己擅长一段,真正让我们做出产品需要很多配置协助,小公司也养不起我们这样复杂的玩法。
目前看只能把学位房卖掉了,但眼下比较麻烦的事情,现在深圳二手房交易十分低迷,学位房也不好卖,急着卖的话350万可能只能卖300万,还了贷款杂七杂八的刚好没有了。
最后就十几万股票离职可以换几十万,离职补偿已经在前年兑现了。这几十万只能凑活偿还一套房的抵押贷款。就算把学位房300万卖掉,幸运地找个税前两万税后一万多的工作,剩下6000的房贷,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养家,完全入不敷出,何况税前两万的工作也不好找。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老婆都觉得愧疚,夜晚也辗转难眠。
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怪公司,十年来在公司获得的收益已经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很多,企业成本压力同样很大。我们农村出身,能在深圳生儿育女有房有家已经不错,当然还有个标志307。
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鞭策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生怕丢了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不努力么,是企业给我的待遇不好么,还是房价带来太高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