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小说——《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里一共有十个故事:
《北方的奥德赛》
《热爱生命》
《生命的法则》
《强者的力量》
《为在路上的人干杯》
《寂静的雪野》
《一块牛排》
《黄金谷》
《老人同盟》
《叛逆》
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深层的含义,但都揭示着同一个主题——生命的伟大。
现在我来说说,我从这本书中收获到了什么吧:
一、很幸运,屏幕面前的我们不必遭受饥饿
有一次被绊倒,他正好倒进了一个松鸡窝里,窝里有四只刚孵出来的小松鸡,不过一天大——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小不点儿还塞不满一口。他一口吃了它们,他把它们活生生地塞进他的嘴里,两排牙齿仿佛嚼蛋壳一样“嘎吱、嘎吱”地嚼着它们。
——《热爱生命》
我难以想象到,饥饿到失去理智是怎么样的。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在被同伴抛弃后,自己一人饱受着严寒饥饿以及野兽的觊觎的压力绝地求生。在面对饥饿的死亡威胁面前,哪怕是新生的鸡仔,他都不会放过进食的机会。
而这一段对饥饿的淋漓尽致的描写,让我看到了推动着整个人类的生命长河源远流长的,原来是最原始的欲望。
性欲和食欲,是生物最本能的两大欲望。前者是为了创造生命,后者是为了维持生命。而人类在现代文明的意识熏陶之下,可能会克制前者,但绝对克制不了后者。
不,我家里的人谁也不会挨饿了。即使我被迫去偷,去杀人----凭上帝作证,我也决不会再挨饿了。
——《飘》郝思嘉
在饥饿面前,人为了食物不惜去偷去抢去杀人,更有甚者,选择了去吃人。
李安的奥斯卡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血淋淋的故事:
派在海上漂流的时候,由于饥饿,走投无路的他吃掉了哥哥和父亲的尸体。而当哥哥和父亲的尸体都被吃光后,失去理性的派又开始吃母亲和初恋的尸体,最后靠着进食亲人的骨肉而活了下来。
在欲望的考验下,人的兽性可能会冲破文明的桎梏与血缘的联系。可能现在衣食无忧的我们对饥饿到失去人性无法理解,但对饥饿到死去,总归会有怜悯与同情。
当今这世界上还有一亿多人遭受着饥饿的折磨,我们在感叹命运不公的同时,应该是可以做些什么的。
二、放弃正在蚕食着你身体与精神的工作
他只是一头工作的畜生。他没有任何一种精神生活,然而在他头脑最隐秘的深处,他不自觉地在衡量和审视他每一个小时的辛劳、他的双手的每一个动作、他的肌肉每一次猛然的抽搐……
——《叛逆》
主人公约翰尼是一个从小就开始工作赚钱的孩子,虽然他对工作越来越熟悉,薪水也越来越高,但他感觉到他是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人,身体也比他小几岁的弟弟还要瘦弱。
这里我们抛开主人公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的艰巨不说,来谈谈另一个契合这个时代的东西——工作。
在中国,“996”差不多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具争议性的工作标签。但它是不是所谓的福音,所谓的福报?这得员工说了算。我们没有不赞成资本家去获得利益,而是反对用我们精神与生命的牺牲来作为交换物。
他经过一个小火车站,在一片被大树荫蔽的草地上躺下来。整整一个下午他都躺在那里。有时他打着瞌睡,肌肉在他的睡眠中抽搐着。当他醒来,他躺在那里没有动,只是静静地观看着那些小鸟,或者透过树枝的缝隙仰望着天空。有一两次,他忽然大笑起来,不过这和他看到或者感受到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
——《叛逆》
约翰尼在义无反顾地辞掉工作后,他感受到的是无尽的自由。鸟语与花香,氤氲与霓虹,金钱不是生命的归属,我们要的是诗和远方。
三、搭起万丈高楼的不是混凝土,而是矛盾
《强者的力量》是这本书里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作者以讽刺性的文学形式讲述了国家的起源。
从开始为了抵抗外族人的入侵而组成部落,到部落中少许人掌握力量而导致权力集中,再到最后权力集中把整个部落毁于一旦的过程里,人们不断确立着约束人类野性的规则。
而规则使这个小型社会的运转规律做着熵减的过程,一切都从无序到了有序,但可惜最后成了过序,一切都成了尘土。
这场确认规则的游戏里,从开始到兴盛,再到最后的衰亡的推动者,可以说是人性,但追根溯源,其实是矛盾。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的根源。
——[俄]别林斯基
从最先开始,人们团结一起,确立起巡逻规则的原因,是外族人肆意杀害人心涣散的本地人。规则的确定依赖着外族人会进攻的事实的存在,但又排斥着它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矛盾带来了规则。
而在这小型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矛盾推动了一个又一个规则的出现,新的矛盾也不断取代着旧的矛盾。故事的最后,一切都湮灭,但是矛盾仍然存在,并且不断产生着新的矛盾。矛盾不断地在推动着这个故事发展。
而如今平地起的万丈高楼,可能你看到的是高价的混凝土与木材,但这一切背后的支撑,全部都是矛盾。
包括这篇文章,也是矛盾推动而来。
四、社会就是一个不见血的修罗场
随着桑德尔的主动进攻和频频猛击,他占据着场上的绝对优势。半分钟过去了,当桑德尔由于过度自负露出一个空档时,金的眼睛和右臂瞬间像闪电一般闪了一下。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出拳进攻——一个钩拳,他的胳膊一扭弯成弓形狠狠地向目标打去,随之他的身体旋转了半周将全部重量都加到了这一拳上。
——《一块牛排》
当我看到故事的这一段时,我脑子里想象的是不是两个拳击手为了拥有金钱互相争斗,而是两只狼为了一块新鲜的鹿肉互相撕咬。
年轻的那只狼胜于精力充沛,年老的那只狼则胜于饱经世故。两只狼各凭自己的优势,在争夺这块肉时不相上下。
在我看来,这个充满血性的故事传达了最重要的一个词——竞争。
自然界里,物竞天择。动物若是想获得生存的的机会,让血统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的话,就得在自然的法则下不断竞争。而人类文明里,我们不需再像自然界一样,为了地位为了食物,战斗到血肉模糊。我们有了道德的规范与法律的制约后,原始兽性的血腥竞争很难再出现在眼前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的停止。
人类文明将最原始的血型竞争转化为了更为复杂的精神竞争。我们甚至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进入的就是精神竞争的修罗场。大人们的期望,同龄人的攀比,自己对未来的期许,以及为后代的担忧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存在在这世上的每一刻,我们都需要面对竞争、参与竞争。
人类用着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智慧工具——脑子,为那更高的精神需求与物质满足不断竞争。饥饿与性欲这最原始的欲望的满足感,在当代的文明里已几近饱和状态。金钱、权力、地位等物质与精神的欲望在原始欲望得到满足后一个一个浮现。
人类的欲望没有终点,我们想要更多,就只能在这巨大的修罗场里竞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