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而立才愈发知晓这二字的涵义,从字面到自身,身体力行方得经验。好像同一部影片,同一首歌曲,不同的年岁和心境,体味起来也会生出不同的滋味,以前总觉得歌词里是写遗憾,是愤懑和失落的,现在了解遗憾是人生课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缺而圆,哪一步少经历或是遗漏了都是不完整的,经历是不分好坏的中性词语,我们不能用个人情绪加以判读,所有事件的发生是因果自然的产物,是应该是必须。
前些日子上映的影片都去看了,唯一落泪的一部是《长安三万里》,也许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都是因为投射了自我的影子,过尽千帆而收获的洒脱总归也是要掺杂一些不可言说的经历。我们很容易陷入追名逐利的陷阱,像是自我钩织的一张巨网,是对所谓“认可”的一种隐形迷恋。这无法避免,社会衡量的标准基本都是表象的、具象的,而内在的、精神的,总是容易被忽略,时代进步的产物,这点无法避免,我们每个人都是链条下加速的前进的兔子。历史的长河,被记录被歌颂的人寥寥无几,以人类巨大基数为前提,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被长河淹没,过眼云烟,可能连一丝痕迹都不会留下。甘于平庸的一生是一种相对论,怎么样界定平庸?就跟每个人对成功的界定不同一样。我觉得“甘于”不如“接纳”来的过瘾,因而接纳,竟生出了另类的潇洒。自洽的过程是一次成长细胞的不停裂变,最终我们会永恒的留存于自我的平静之中。扶摇直上九重天是畅快淋漓的,壮志凌云又得偿所愿。但飞行也可以是横向的,也许空间限制无法飞出高度,但也许有机会飞出宽度,更长的横向距离,更多的体验感,也是没有白活一次的资粮。身是固定的,于宇宙之大,人总归是渺小的。而心是浩瀚无垠的,眼波流转间便可达三万里江山湖海,人虽渺小,乘心船便至须弥。
三十岁之前,我一直在践行如何同别人游戏,而三十以后,我逐渐发现了和自己玩的妙诀。人生虽憾,仍可尽兴,阴晴圆缺都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