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这三个数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404 not found”——查找不到你所登陆的网页。实际上,404是一个城市的代号,这个城市至今鲜为人知。你很难想象,时至今日,你无法在地图上查找到这个城市的位置。即使知道它在哪,你也需要有通行证才能入城。
当地人管这里叫核城,“核”字读起来总显得冷冰而骇人。在外人的眼里,小城与外界的隔绝更显得隐秘。就连一山之隔的村民也无法随意入内,现在的404城依然有军队把守,不能随意出入。实际上,这座神秘之城在中国核工业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曾建成中国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也造出了原子弹。直到核城人员迁移到嘉峪关之后,这座封闭的小城才渐渐式微。
在物质不算富裕的年代里,404城犹如荒漠上的一处世外桃源。住在这里的人自给自足,平时享用自己生产的酱醋,夏天能吃雪糕冰棍,秋天能尝螃蟹柿子,还有外来的烟酒、面点供应。这在当时其他贫穷的地方,是不能想象的。
七十年代的兰州,楼房大部分还只是稀稀拉拉的平房。而在404城,随处可见都是成片的楼房——办公楼、学校、幼儿园、家属楼……比如幼儿园就是苏联设计的楼房,铺有实木地板的房间冬暖夏凉。这里的水电取暖设施齐全,甚至还建有自己的动物园,笼子关着从各地运输过来的动物,供人们消遣观赏。
尽管物质不缺乏,人们在封闭小城的生活还是比外面要来得简单。城里只有两个小学,你上课的课室很可能是父母曾经待过的地方;想出轨基本没什么可能,因为大家都相互认识,做什么坏事很难瞒得住。即使是离婚了,也是呆在同一个地方,哪也去不了。
要是想离开这个城市,孩子们可以通过高考的方式考进外面的大学。但是这里位置过于偏僻,封闭城市的教育资源自然跟不上其他地方。然而这并不能阻挡新生代们走出小城的欲望。到了80-9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房随处可见,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很多事物也不再是稀罕的舶来物了。
然而这座小城仿佛被时间所遗忘了一般,人们维持着他们守序的生活,当年的设施在现在看来也变得落后起来。
网上曾报道过404蓝领“原公浦”的事迹——他放弃在上海原有的生活,主动来到404城当起了蓝领。为了达到核心部件的严苛精度,短短半年内练习的部件堆积成山。最后他人手凭借着最关键的三刀,将部件切割得分毫不差。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能人聚集在这里,他们默默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时过境迁,小城老矣,然而这里的历史不会被遗忘。
参考资料:
《404,我消失的故乡》
《404核基地高级蓝领原公浦》
图片摄影:
李扬《404,我的故乡》,作品获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刘小科《主席像前打扫卫生的人》,摄于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