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正式下班放年假,今天一觉醒来便是大年三十了。这年来的着实迅猛,还没好好感受就到了。
包饺子
吃早饭的时候,母亲在一旁糊香炉,准备中午的饺子馅,进进出出,照旧不得闲。窗外不时响起熟悉的鞭炮声,像交响乐团慢慢起势的击鼓。父亲招呼我“趁天好,抓紧把车洗洗”,我这才注意到今天也是久违的APEC蓝,凛冽的风将连日的阴沉吹散,只有明亮的刺眼的太阳。
放炮竹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自然是放鞭炮了。年关将近,约几个发小,在一片白雪覆盖的林子里先撒开脚丫子,尽情追逐打闹,这边雪灌了他的领口,那边被雪凉了脊背,爽朗的笑声激起一群群看热闹的麻雀。玩累了就地寻个矮坡,刨个坑,将事先破开芯子的炮竹塞进去,点了火远远地捂着耳朵,屏气凝神,望着烟升起的地方,只听“嘭”的一声闷响,所有的小伙伴们齐刷刷涌向土坑,仔细查看火药炸裂土堆的面积,像巡视一片刚刚被攻下来的某高地。觉得达到了标准,才兴冲冲向下一要塞进发。有一年,跟小伙伴吵了嘴,独自跑到半山腰偷着放鞭炮,等到带的一大口袋炮竹放完了,也没有感到往常的乐趣,或许这正是炮竹的秘密。
我问父亲今年买了多少炮竹?
答曰:“祭拜天地、抢财神、发钱粮的都备下了。”
“那还有我的吗”
“你都多大了还放”
“好吧”。
2016年,重度雾霾席卷华北大地,人人奔走相告,伦敦之痛将再次上演。2015年,为了希望早早回家过年,一对环卫工夫妻举牌写道“年轻人,少放点鞭炮”,环保与民俗之争愈演愈烈。
手机控
想到前几日饭店吃饭,邻桌围了一大家子,中间坐着一位老人,应该是为老人庆祝寿辰。旁边一群孩子跑来跑去,不肯消停,终于一位穿着得体的大姐提议把手机分发给孩子,一来为了避免大人们不专心吃饭,二来为了避免孩子们影响大人吃饭,大家纷纷表示同意。在这里手机是大人们的烫手山芋,又是孩子们的宝贝,或许某个时候又能换个个。
此刻,我的手机短信微信消息提醒的声音此起彼伏,相隔千里万里的亲朋好友,早早的互通祝福,各式各样的祝福语推陈出新。前几年因为懒惰,磨磨蹭蹭到零点才胡乱凑几句吉祥话回复朋友。后来,看完亲友精心制作的视频、语句,顿感相形见绌,仿佛自己发的东西没人家的好就有应付不恭的嫌疑。所以,现在我也学会了早早搜罗新潮有创意的,辅以真情流露点缀,大功告成之际轻点发送,如同完成一个使命,一种仪式,长吁一口气,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大团拜
就像单位里新年上班伊始科室团拜,农村里的晚上,本家及街坊走访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记事以来,年年如此,从未更改。家家户户扎上大红灯笼,时髦点的在门梁上缠一圈亮闪闪的灯,颇有情调。烟火映照下,街道通明,奔波一年的人们,从巷口、拐角走来,三五成群,一二随意,会了面打声招呼,问问一年的收成。年三十的晚上才真正继承了古人夜不闭户的传统,敞开大门纳四方来客,引进门来,桌上整整齐齐摆着糖果、瓜子、花生,甭管家境好的还是不富裕的,实打实的好东西都拿出来往外招呼。
给大伯家送年货的时候,大伯让我告诉父亲:“今年就不出去拜年了,几个老人相继离世,去了空落落的。几个晚辈都出息了,两年没来咱这坐坐,再去是自讨没趣了。”(未完待续)
2017年1月27日于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