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付费收听了李笑来老师“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的分享,他确如一位得道之人在山脚下跟前来登山之人指点迷津,把一条条攀登路径说得明明白白,这座山叫作“书山”。
登山之前先要做宣讲,清除众多攀登者心态上了贪、嗔、痴,这一步在任何方法论都少不了。笑来老师用来“打破幻觉”的示范挺有意思,他用了一个托福考试说明中的例子,就像一道小学生应用题一样,大家都不相信自己会被难住,答案揭晓之后仍旧是不服气,解开答案的关窍在于它落在了人们的认知体系之外,和中国考试中题题有分不同,托福这项考试中有两题居然是不计分的测试题。
笑来老师接着说了“要读就读认真”,这是他母亲教给她的受用匪浅的第一`次话,读书要逐字阅读,认真读,使劲儿读。众人在书山脚下摩拳擦掌,大声叫嚷着我们要登山。笑来老师笑着说,拾阶而上,一阶一阶地爬吧。众人之中有聪明人,有懒人,望着陡峭的山峰,望着同来的众来,琢磨起来,我怎么能比别人上得快,我怎么能上得轻松些,于是各自动起脑筋来。上山的路径确实不止爬石阶这一条,有轿子抬可上,有人背驮可上,有览车可上,甚至有直升机亦可上。然除拾阶而上之外的其它众法对于增加登山者的脚力都毫无益处,只听笑来老师大喝一声,不可、不可!一阶一阶地上,慢就是快。
心态纠正之后,笑来老师拿出四件武器赠与众人,“概念”是棍,“关联”是绳,“逻辑”是链,“科学方法论”是网。接着他拿出一张关于“概念”的宝典,这是他母亲教给她的第二段话,我逐字抄写下来,世代相传啊!“数学、物理、化学这些教科书上中每一章都在讲一个概念。先告诉你那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了清楚的定义之后,它又告诉你说那个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它们很像,但不像的地方究竟在哪里.然后再告诉你怎么用这个概念,怎么用是对的,怎么用是错的,什么方需要格外注意。再然后呢就是练习了,考核的都是刚才说的那些。一本书就是那么十几个概念。”
不同的山有不同的登法,非虚构类的书籍刚才说过了就用棍、绳、链、网,“概念”、“关联”、“逻辑”、“科学方法论”稳扎稳打地上。先用小棍在山上布好坑位的方法也不错,把一本书所有的概念整理出来,抄在一张纸上,先整体背下来,在头脑中留好坑位,后面有向导、同伴同游再经过此处时,印象更深,绕绳拉链更准。
另一类虚构类的书籍要如何读呢?笑来老师也不含糊,又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泛黄的纸,纸上写着七个大字:“像作者一样阅读。”“啊,太深奥了!学不会呀!”众人叹气。笑来老师耐心地拆解起来,你就是作者,作者所能感知之物,你皆能感知,如何感知呢?通过作者写在书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来感知。具体说来,名词是用来指称用来感知人或事物的词汇,或抽象或具体,动词是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行为或动作的,也能够被感知。形容词呢?是用来描述对人或事物的感知的。副词是用来描述对人或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打印一篇文章出来,按照词性这么把名词和形容词都圈出来读一次。把老师的写作课上应该还有深写这个过程,把平面的书读成3D立体的。我略想一下,这么读书所谓的“阅读快感”会没有吧,平常人总是急躁且懒,不肯使用自己的脑力,心法念起来:戒急戒躁。
两座山的登法介绍完之后,笑来老师又不无担心地告诉大家,山上还有毒草,不懂得识别的话会误食之,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啊!阅读操作系统的“病毒”:伪装成事实的看法。先去弄懂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看法吧,然后在阅读的时候要划出事实,再划出作者的看法,把这两者区分开来,看作者的看法是不是用事实支撑。由事实支撑观点,由观点推导出主题,走完这个事实、观点、主题的过程,最终能够画出一副金字塔结构图来的。
最后,笑来老师提出了“输出可能更重要”的践行论。如果走通了山路,掌握了一座山如何插点布局,不妨找一块空地自己也去布一座山来。如果你满满地收获了山中的风景,采摘了无数山珍,不妨将山中所得拿到家中熬一锅汤出来。践行不但有直接的收获还能为下一次登山打开局面,所以,请务必实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