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新家给钱学森带来了许多令人愉快的事,能 被允许进父亲的书房应该是最令他高兴的事情了。在 父亲的书房里,闻着那淡淡的书香,小小的钱学森似有 一种久违的感觉,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宁和舒 适,只要一走进书房,他好动的心就会很快安静下来。
2. 由于小学森太痴迷于书的世界,他在幼儿园 中所学的数学被他丢得远远的,几乎不感兴趣了,这使 父亲非常震怒。 钱学森第一次挨了父亲的打
3. 勤奋好学的钱学森选学的是理工科,尽管他是那么 热爱祖国几千年留传下来的古文化,但是,在他的心底, 最喜爱的还是理科。他觉得他的脑子天生就是用来推 理判断的,那些繁琐难懂的数据公式,经他的大脑处理, 竟变得那样明晰,他就那样一本本地读着,高中课本几 乎被他全部背了下来。钱学森高中毕业的时候,他的理科知识的掌握程 度,已经达到了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4. 钱学森的头脑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开启之后,便变 得愈来愈灵活了,他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个习题, 也会用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去解释众人难以解释的问题。 他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学生,那些课本上奇怪的 公式、定理,钱学森不把它弄清楚是决不会回家的。
5. 为了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钱学森在本已课业 繁多的情况下,又选学了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物 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工业化学、英语、德语、伦理 学等,在科学海洋中,钱学森像一个刚刚学会游泳的孩 子,那么努力,那么好奇。那一个个现象,一个个理论, 都如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钱学森,在这充满诱惑的世 界里,钱学森幸福地感受着来自知识的力量【师大附属中学】。
6. 他又一次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地被上 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 那一年,钱学森18岁。
7. 更让同学们惊奇的是,到这一学期结束,钱学森竟 然把徐明才老师讲授的《分析化学》,一字不落地从第一 页背到最后一页,连里面的插图他也能画得清清楚楚。
8. 钱学森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学习上,光他用来演算 的练习本,都远远地比同学们用的多得多,甚至连纸的 背面都仔细地用完了。他从没为自己买过一件衣服,一 双布鞋,他穿的,仍然是中学时代穿的旧衣服,有的已经 很小了,有的已经穿破了,但钱学森从来不在乎这些,破 了他就自己缝一缝,小了他就找一件大的穿在外面盖住 它。
9. 尽管是如此严格的考试,也难不住勤奋刻苦的钱学 森,他视学习为乐趣,视知识为财富,他对每一门学科都 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熟读强记,刻苦用功,到学业结束, 门门功课都达到了95分以上。
10. 不到一年时间,钱学森看过的书已经近百本,这些 书他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每一本书的主要问题他都能 一一说出,他的脑袋像一个巨大的书库,只要提出一本 书的名字,他就会马上反应出这本书的内容。人们都认 为钱学森是天才,但钱学森自己最清楚,他的所谓的天 才是怎么得到的。
11. 1934年,钱学森又一次以全校理科第一名的成绩, 接过了校长授予他的金质奖章,愉快地结束了他的大学 生涯。 同年,钱学森参加了清华大学公费出国留学的考 试,结果,他考上了。
12. 钱学森对音乐的爱好,在麻省理工学院有增无减, 尽管功课紧张,钱学森仍会在忙忙碌碌中抽出空闲去欣 赏有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出。
13. 钱学森所在的航空系是一个非常注重实验的专业,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课程,钱学森经常整天整天地待 在实验室里,不实验成功决不出来。正是由于这种忘我学习的精神,钱学森在短短一年 时间里,就把航空系硕士的学位拿到了。那一年,钱学森只有25岁。
14. 1936年秋,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 沐浴在金色的晚霞里,钱学森踩着瑟瑟黄叶来到位于洛 杉矶市郊的帕萨迪那,他要在那所著名的理工科大 学———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
15. 加州理工学院是最负盛名的力学与航空动力学的 研究中心。在这里,有一位世界著名的力学大师— ——— 冯·卡门教授,钱学森就是为他而来的。
16. 钱学森以他谦虚的态度和刻苦勤奋的精神很快得 到了冯 ·卡门教授的信任。这位大钱学森30岁的老师 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钱学森,他要求钱学森加入 他领导的古根罕姆实验室,在他的指导下写有关高速空 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
17. 在上海,钱学森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到了麻省,又 学航空专业,现在,他又研究力学,这其中虽有联系,但 终归不是一回事。钱学森决定,用最短的时间,弥补这 中间的差距,他要把力学的基础功课全部补回来! 他发了疯似的研究那些艰深的课程,先是现代数 学、偏微分方程、原子物理等基础学科,然后是空气动力 学、相对论,他查遍了所有的文献,他奋斗的足迹踏遍了 帕萨迪那的各个地方。
18. 《工程控制论》的发表,使美国科技界大为震惊,这 本书的深奥和先进程度,使人们叹为观止。正如有人预 测的那样,这本书出版后,美国人在四五年内无人真正 懂得它的内容。
19. 1955年9月17 日,钱学森在朋友们的依依惜别中,离开了生活了20年 的美国。
20. 导弹研究院里像过年一样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跑去 看那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那庞大的弹体,复杂的机器, 同志们又好奇又紧张。这么复杂的东西,咱们能造得出 来吗? “能!” 钱学森看到大家的脸色,鼓励道: “我们先仿制,后改进,再自行设计,他们能造,我们 能造得比他们更好!”
21. 2009年10月31日,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钱学森走 完了人生之路,但他的科学事业并未完结,更多的年轻 学子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不断攀 登科学高峰,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