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认为成功是怎么发生的?偶然的,必然的?每次听到那些成功转变的事例,我都忍不住去想他在这期间为了这件事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一直相信想要改变,必须要去不断付出等同量的努力。
可现实里又都是常常一般自欺欺人,早晨又起晚了,算了明天再早起吧;下班回到家,好累了,学习等会先,刷刷剧一晚又过去了;减肥,朋友一个电话约出去吃饭,想想吃饱才能有动力去行动,就这样体重一直在飙升;
想培养转变和培养好习惯,但是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之后又重新开始,又放弃,总是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你是不是也常常这样。
可是,当有人告诉你,我们想要转变和养成好习惯,但是总是坚持不下去的原因,不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是我们所采用的策略有问题。
如果换成微习惯这种方法,我们就能坚持下去,因为目标小得不可思议,我们能够体验到目标完成的成就感,并长期做下去。你会不会心动。
当我深入去了解,才发现真的有人这样做到了,他就是微习惯里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并没有什么耀眼的履历,只是个普通人。他是个天生的懒虫,也和我们一样,总是立下各种誓言,结果总是坚持不了多久。2012年,他尝试了一种新方法,从1个俯卧撑开始,实现了大突破。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他所倡导的是微习惯,就是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如果你想养成一个新习惯,那么将它缩减到非常小的一步。比如,你打算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那么考虑一下把这个目标换成每天背1个单词;你打算每天写3000字,那么就缩减成每天写50字。按照微习惯的这种策略行动,你根本无须耗费很大的意志力。我们也不会有机会体验失败后常见的情绪,如内疚、自我责备等等消极情绪。
建立微习惯八个步骤:第一步,我们要列一张清单,写上自己想要养成的习惯,可以一开始就写下完整目标。选一个习惯,使用微习惯策略一周后再来评估。当我们选好了自己的习惯和计划后,接下来就要缩小我们的习惯,将它拆分到小得不可思议的一步。
第二步,我们要用“为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我们要明白自己想要建立微习惯的动机,是来源于自己,而不是外部压力。
在第三步中,我们要明确我们的习惯依据,并将其纳入我们的日程中。具体的习惯依据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时间,比如在早上6点写作,制定的日程安排非常严格,适合日常规律的上班族。另一种是根据行为方式,比如在洗澡后写作,制定的日程安排更灵活。如果你想在弹性时间里完成任务,那你可以选择非具体习惯,也就是有多个依据的习惯。你可以在上床睡觉作为一天结束的标志,规定自己只要在这之前完成任务即可。
在第四步中,我们要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一个行为如何没有给大脑带来相关的回报,大脑是会坚决反对的。因此,我们在建立习惯开始,就要给大脑额外提供一个回报,将行为和不相关的回报联系起来。最后,就可以凭借满足感来让自己的大脑维持这个行为。
第五,微习惯能够增强正念,正念是我们对思维和行动的清醒认知。一旦我们每天必须完成一件事,我们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关注这件事,我们就会对我们的目标更加清晰。
第六步,当我们每次完成规定的目标后,成就感会激励我们继续超额完成任务。即使每天只完成微目标,坚持一段时间后,它还是会成为习惯,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目标,所以微习惯不会阻碍我们的进步。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我们每天的目标应该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第八步,当一个行为变成习惯后,我们首先就不会有抵触情绪;其次我们不用做决定就能开始行动;最后,我们不会有强烈的情绪波动。
一下子听完他的微习惯,发现的确很多时候自己定下了各种计划,可是在中途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搁浅,一旦放弃了重新开始时也总是想起之前的放弃,而且执行起来也会觉得困难重重,心力交瘁,到最后还是放弃了。假如一开始的目标是培养阅读习惯,我们把目标按照微习惯的做法去做,只是每晚看一页,那心里的负担就轻了,这样持续下去每天一页,比起一下子一个月读几本,操作起来更简单,更容易去实现。
我一下子想起目前自己的几个计划,都可以运用微习惯去做计划分解,比如早起,之前给自己定的是6点30去阅读或者听课程,可是发现自己很难做到,我可以先定一个6点30的闹钟,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起来要做什么事情,而是先睁开眼睛起床去喝水。这样难度会降低,操作起来也不会有很大的阻力。而且需要只调一个闹钟,把闹钟放置的位置距离远点,先把自己的生物闹钟调整过来,具体的事项再去分解。接下来我就用一周的时间去验证下这个方式是否合适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