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复活》已经过去接近一个星期了,中间还夹杂着读了《大卫科波菲尔》,所以现在的感受有点像是两种情节杂糅在一起的。
总的来说,我能感受到整本书是在抨击那个社会,因为提到很多法律制度的时候都是以很可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01
一开始觉得涉及到这样大的命题的一本书,我可能没有办法真正读透,但是在读到聂赫留朵夫的很多内心自白时,我仍然会觉得很沉重。
在知乎上看到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有一个回答说,这本书一定要在二十岁之前读一遍,因为在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之后就会不敢再读这本书,不敢再回想这些年来的自己。
我一开始不理解这段话,但是在回想了一下书里的一些描写之后,就好像有些懂了。
书里有太多关于那个社会的毫无人性的制度,还有很多在社会中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现在的我们读起来,会感到很鄙弃很可笑,但是也许在我们慢慢长大并且走进社会以后,会慢慢变成当初我们讨厌的那个模样。
那时候的自己,就不会像现在一样有资格对一切丑恶加以鄙弃了吧。
02
关于这本书最大的探究,也许是究竟最后喀秋莎是否还爱着聂赫留朵夫。
我觉得喀秋莎是一直爱着的,尤其在她答应西蒙松求婚时最明显。但是相反的,聂赫留朵夫从头到尾都没有在喀秋莎身上施舍一点点爱情。
在西蒙松出现以前,我并读不出公爵内心的真正感情,但在西蒙松对公爵坦白自己对喀秋莎的感情并表明自己打算对其求婚时,公爵的冷漠才让我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出于怜悯、同情和突然生出的责任感,这真的很可悲。
不过在那样的条件下,公爵和喀秋莎之间的阶级差异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吧。
03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的最多的就是阶级问题。
可能是受到我看的一些书和影视剧的影响,我之前一直觉得阶级是一个蛮好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注定的人生,如果不满足自己的人生,就尽管自己努力去改变就好了呀。
但是现在的我却发现,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有些事情是非常难去作出改变的,就像不论是小说还是现实中,总是有那么多出身底下的人努力改变,却难以扛过社会施予的高压,最后只能以不堪的姿态过完这一生。
之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都是被美化过的,全部都是被摆在前排的好看的水果,而《复活》则是直接把那些放在后面的烂果子摆在我们面前。
当一个人没有地位的时候,简直整个世界都在和他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