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过课,我和侯慧的《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内容,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最终却没有形成一个共识。
今天上午第一节,张浩听侯慧的课,第二节我在小螺号教室上。课后交流,侯慧老师认为,自己的课,缺失在过早地总结出了解题的思路,随后孩子们只是利用方法在解决一个个问题;而我的课,虽然展示了孩子们的多种解题思路,但却是教师讲解过多。大家对所讲内容均有不满之处。本来商定第四节在花儿班听我的课,但最终却决定了让张浩老师在花儿班上。
听完课后,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通过整理,激发成长……
【片段一】
出示图片,孩子们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展示。
生1:第一排有6朵花,第二排有6朵,用6×2表示,再加上第三排的5朵,算式就是6×2+5=17(朵);
豪:第一排有6朵,第2排有6朵,第3排,假装这里还有1朵,那就也是6朵,一共就有3个6,再把假装的那个去掉,所以就是3×6-1=17(朵)。
超:第一行圈起来5朵,第二行也圈起来5朵,第3行也是5朵,再加上右边的2朵,算式就是3×5+2;
越:还可以竖着看(超讲解时,因思路不同,越在下面插话;当超讲解结束后,张老师又让他来讲自己的思路;之后又提醒他,不能轻易地打断别人的思路,先倾听,再发言)
最后,张老师整理3种方法。特别指出,最后一种方法,3×5怎么看?老师用胳膊挡着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种思路。
小结:观察的角度不同,解题思路也不同,但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反思:用之前学习过的内容,为本节课搭梯子,通过这个环节,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选择不同的算式,但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铺垫。
【片段二】
出示例题,生齐读题,并引导孩子们认识“座位示意图”。
师:这个图叫什么图?
生:座位示意图。
师:表示座位是怎么安排的图,就叫座位示意图。这个安排好的一个位是谁的。
生:司机。
师:那剩下的位置是给谁的呢?
生:同学和老师。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坐得下吗?你觉得坐得下吗?
生:坐得下
师:你怎么知道能坐得下。
生:需要大于、小于号。
师:还需要什么?
生:……(孩子心中明白,却解释不清楚)
师:他说先算出这个有多少,那个有多少,再大于、小于,这个,那个是什么呢?谁能来解释一下。
生:先算出老师和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再算出一共有多少座位?
师:这个同学好厉害!也就是先算出什么数?(人数)再算出什么数?(座位数)最后还要怎么办?(比大小)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
反思:张浩老师先让孩子们理解“座位示意图”的含义,再引导孩子们理解题意及解决问题都需要知道些什么?弄清之些之后,孩子们独立解题,相信孩子们思维的差异,必将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在随后的展示的过程中,张浩老师还注重训练孩子们讲请题意的能力。在这节课中,张浩老师对学生讲题方法的指导,如:孩子列出算式后,指导学生,将你算式表达意思,在图中画出来,边画边讲;别人讲过的内容不要再重复,对按要求做到的孩子及时给予评价,下一个孩子则立刻能应用上。
老师适时的评价,让孩子得到成就感,走下讲台时的步伐,都是那么轻快!
最后再将所有方法在PPT上展示出来,使孩子们对不同的观察角度做一个总体的回顾,刚刚讲过题的孩子,会自豪地说出:“这是我的方法!”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这节课要掌握的一些学科知识,还锻炼了如何更简洁地讲清思路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尊重每一位发言的同学。
这节课后,侯慧老师再次坐在电脑前修改自己的教学课件;我也觉得,应该将这节课的感受记录下来。
三人同上一节课,体现出了教研真正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