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一个人,一拖二,在美国:提高效率的一点心得》
有规律的作息:
我平时的日常作息是:早上四点到五点起床,起来先工作两三个小时,然后叫醒晴晴,做早饭,送去幼儿园;白天去上课、办公室或者在家工作,进行课题研究;下午五点半左右去接晴晴,回来做晚饭,陪她玩,一起睡下。
作息的困难之处:
- 对于一般人来说,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是不可接受的; 怀孕的过程还同时保持精力充沛很困难;
- 早晚给孩子做饭似乎是一件难题;陪玩还要做家务似乎有矛盾;
- 在时间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做多重任务有困难(我的多重任务是>经济研究、写童行课程、写公众号和微博、其他写作。)
身体状态
先天因素,每天止水5、6个小时,保持了15、6年;后天因素,保持运动习惯,每天运动,或跑步或KEEP或游泳。
如总感觉太累,精力不济,靠锻炼提升自己能力上限。
窍门:让自己从简单到困难,一点点习惯于运动。从自己身体能够舒服适应的量,慢慢增加,直到养成规律
多线程工作
- 工作状态按照任务来安排。确定完成哪个任务-根据外部deadline目标安排,尽可能连续多个小时投入,不看具体时间只关注任务的状态。找到工作的心流。不是同时做多件事,而是心流在各个不同任务之间轮转。
- 找到心流。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并不是提升工作时间,而是效率。心流就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 心流是一种完全进入工作的状态,头脑中想的、手中操作的、身体情绪集中关注的,都是同一件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忽略外界信息,头脑和心脏保持微微兴奋状态,精神专注,短时间内能产出很多内容。不在状态的时候需要一天的工作,进入心流只要两小时就做完。心流是一种令人快乐的工作状态,甚至越工作越开心,完全不是令人疲倦的耗能状态。
- 产生心流是兴趣,而非约束或习惯。如习惯性每天坐到办公室,连续坐几个小时,实际头脑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烦躁不安。一个人只可能对自己强烈喜欢并愿意做的事情产生心流。
- 进入心流状态2个关键要素:目标清晰,有强烈吸引力;路径清晰,可以实现。
想要提升自己的产出,第一点要面临的选择就是:你能否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成为工作。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经过二十年时间终于确定到两三件我喜欢、认定其意义、愿意终身去做的事情上,这才终于达到心平气和的专注。
难以提升工作效率的另一大阻力在于:头脑中的声音太多。清水一般的工作状态,需要尽可能减少所有这些方面的思虑。尽可能把所有八卦屏蔽,不为家里谁多谁少的琐事挂怀。少思虑一些细节利益,挣得的是大片完整的头脑空间。头脑清静了,工作效率自然十倍提升。
关于我个人工作效率反思
首先精力不足是硬伤,我比一般人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才能恢复精力。
心流体验是工作中很重要的环节,要尽量找到工作中的心流体验,而不是用时间来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