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奔腾
家长的烦恼
“我都快愁死了。”晚上约好闺蜜遛弯,一见面她就开始了倒苦水:“你说,我本以为孩子考完试,能出去找同学玩玩,踢踢球,跑跑步,看看电影啥的。可是,事实上,我赶都赶不出去他。每天他就知道玩电脑,一玩儿玩到后半夜,一睡睡到11点。我看着特烦。你说咋整?”
闺蜜的烦恼,我能理解。因为我就是这么烦过来的。我们家孩子去年高考完也是这个状态,一个假期都如此。我问他为何不找同学聚聚,人家眼睛盯着电脑,手把着鼠标,努努嘴说:“这不天天聚着呢吗!”
青少年宅在家里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普遍。在网上,也常见一些家长诉说家有“宅”孩子的苦恼。家长们不知道孩子怎么了,每天都是待在家里不出门,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还不敢深说,轻则发脾气,重则离家出走。实在是让家长感觉担心。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事儿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
“宅”生活的危害
心理专家表示,足不出户的“宅”生活会对孩子的身心有很不好的影响。通常容易出现视力下降、高血压、冠心病,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叛逆、孤僻、难沟通和暴力倾向。
今年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启动时,发布了一份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所做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55.5%的高中生表示,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谈及原因,一是不太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二是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跟别人打交道。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有孤单感。
为何喜欢“宅”
宅必有因:
1、在“望子成龙”观念和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学习和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挤占,孩子被迫变成了“喜静不喜动”。
2、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孩子缺少玩伴,对外面的世界不渴望,没兴趣。
3、父母忙工作,和孩子的交流仅限于问问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无法接近孩子的内心。父母的不理解加重他们的孤独感。
4、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出了问题,肯定是家长先出了问题。很多家长上班、下班都坐在电脑前,一刻也离不开电脑。一边反对孩子上网,一边自己也在上网。
5、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游戏分级别给予成绩和肯定,完成一个等级的任务,电脑里立马跳出一句“你真棒!”,这样的激励,让孩子能找到闯关的成就感,在游戏角色中找到自信。
在孩子们眼里,外边真实的世界无趣,虚拟的网络刺激无限,他们根本无力抵抗虚拟世界的诱惑。
如何破“宅”
“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家长们一直在剥夺着孩子支配生活的权利,学习生涯暂时告一段落,他的本能还停留在啥都不用管的孩子状态,此时,突然一下子要把所有的事儿还给他,一天之内让他做个大人,怎么可能?
既然知道了宅的原因,我们就要反思,了解一下,孩子在什么时候被拿走了他为自己负责的权利了。然后如何把他的事还给他,让他慢慢长起来,走入社会。
一、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孩子带到户外,进入自然。这一点父母要以身作则!家长要想将孩子拉出家门时,最好能发动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他喜欢的篮球比赛、看电影、去郊游、钓鱼。总之,用各种休闲活动日程将孩子的上网时间挤掉。同时为孩子找好玩伴,可以选择几家一起结伴而行。
二、养成外出习惯。家长最好能将外出活动定成习惯,例如星期日是外出活动日,或者晚上七点钟是外出散步时刻,这样时间一到,孩子就习惯外出。
三、家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多关心和引导,不要批评指责,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爱护。当孩子不愿意出去玩的情况下,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否则会影响孩子玩的心情。
四、舍得花时间陪孩子。父母常说今天有空外面吃个饭,但其实,吃饭、买东西、这不是孩子想要的爱,而是真实的陪伴。家长要舍得给孩子一点时间。工作8小时之外的时间,你要留给孩子。推掉能推掉的应酬,尽量把时间留出来陪你的孩子。孩子的出生,不是交给学校、老师就可以了。作为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家长与孩子一起玩的意义不一样。
五、找一些孩子能做的事情让孩子帮忙,孩子会更有成就感。
六、该是他能干好的小事儿,不要过分表扬,把他当成大人对待,他才能长大。
“ 宅一代”是家长们培育出来的,如果,想要移栽,就要更精心的和他一起渡过这个移栽的过程。
����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