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本书以短篇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未来人工智能的6个故事。
给我感悟最大的是两个故事:〖永生医院〗和〖人之岛〗。
〖永生医院〗描述了将死的人被送到永生医院,却自愿克隆身体并复制记忆给新的身体。
提出了一个令人悚然又茫然不知所措的问题:自我的意义是被他人感知吗?
换了某个器官,我依然是我;但如果换了身体,我还是我嘛?如果连记忆也复制本体,我与过去的我谁是真是存在的?替换掉的我的存在于周围人又有何意义?或许这类问题本身就是无意义的,因为人们需要的是情感安抚而非意义。
〖人之岛〗中人类头脑都被植入芯片,任何问题都会求助宙斯,以便可以得到最理智的决策,代价是丧失情感。因为情绪永远是人最不理智的触发点,也是最具人生命气息的代表。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似乎又遇到一个伦理学问题:人于人工智能,相当于大象和骑在大象背上的人,到底是谁在控制谁?
关于人工智能,吴军老师曾经讲到人工智能的边界问题,虽然明白了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只是世界上能被数学解决的并且能被计算机解决的的一小块的应用,但依然不是很明确,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本书提供了几个不同的视角理解人工智能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 综合认知能力。人的完型不仅仅是信息的拼凑,而是可以利用建模迅速整理一系列不相关的信息,如人类视网膜得到的是二维图像,但我们看到的确实三维世界,还可以想象到更高维的世界。而人工智能缺乏对整体世界的认知,不具备对不相关的信息的模型化处理。
- 理解他人的能力。心理/语言学家 史蒂芬·平克说:如果不是建立在一个庞大的关于外部世界以及他人意图的内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语言本身并不起作用。人类使用语言是匹配句子和真是内心的感觉,而机器只能匹配设定好的场景下的行为,无法理解内心的感觉。
- 自我表征能力。仅靠外部观察是否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元认知、缺乏理解抽象,即不知道为何要做这样。具有抽象能力至少有以下好处:每个抽象表征的引入可以极大节省计算空间和记忆;可以把握复杂世界中的抽象模型而不是统计预测。
人类心智系统决策流程:感知~情绪~情感~动机~社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