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梅姐姐都知道,我是一个兴趣爱好很广的人。拿大学专业来说,我读了三个专业——本科是英语和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是工商管理;拿工作来说,我的主业是广告公司的文案企划,副业是培训学校的语文老师,工作之余兼顾写小说和替企业代管运营公众号;阅读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之一,一个月能读 6 本书,今年已经读完 25 本书……
梅姐姐有个朋友,她叫徐丹妮,在培养兴趣爱好方面更是厉害到不要不要:精通英、法、德三门外语,简书推荐作者、钢琴十级、摄影师、咖啡师、跳芭蕾,新书《学习就是要高效》现已出版上市……
看到这,大概有不少小伙伴会说:
“我好想像你们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过了几天就没兴趣了。”
“现在好多人都写作,我也很感兴趣。但写了几天,就失去了兴趣。”
“小时候,我对芭蕾舞特别感兴趣,不过年纪越大反而没兴趣了。”
然后,很疑惑我们怎么能培养这么多兴趣爱好,还一直对这些事保有兴趣。其实,养兴趣就像养花,有人养着养着就活了,有人养着养着就死了。
很多人相信兴趣是天生的,认为它们是存在于自己身体内部的“兴趣基因”,只是暂时还没有发现,一旦发现了之后就会持续感兴趣。于是,不断地做各种有关兴趣的尝试,希望能“发现自己的兴趣”。
事实上,兴趣的确会受到内在或外在因数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与其说兴趣是一种天赋,还不如说是一种技能。活得有趣的人,往往是刻意去掌握这种技能,有意识地学习。
就拿梅姐姐自己做例子,写作是我另一个重要的兴趣爱好。两年前,在几个研究生死党的怂恿下,我脑袋一热就开了公众号,接着在简书上写作。有了一个新的兴趣,和所有人一样,觉得新鲜,忙得不亦乐乎。谁知道,写了整整两个月,除了一些同学、朋友捧场外,根本没有一个陌生人关注过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文章。这样一来,自然非常沮丧,当初的兴趣就成了负担,萌生退意。之所以咬牙坚持,是因为当初答应了好朋友聪“开始了,就不能停”,面子上有些抹不开。
写到第三个月,直到有一篇文章被慕宝——当时的简书“生活家”专题主编推荐到了首页,成了一篇小爆文,吸引了第一批粉丝的关注,从此打开了写作的一条缝,一直写到了今天,停不下来。简书推荐作者、新浪微博头条文章作者、读物博主、简书连载小说优秀作者,混迹于各个新媒体平台,签约付费连载小说……在写作这个兴趣的养成过程中,我不断学习,不停地写,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尝到一些甜头,甘之若饴,渐渐变成一种习惯。当兴趣变成了习惯,这个兴趣也就根深蒂固,难以舍弃。
再说一个我婆婆的例子,她有个兴趣就是养花,但之前并不喜欢。几年前,退休的婆婆来宁波帮我们照看孩子,家里买了些君子兰、红掌做装点,我们工作忙无暇顾及,她虽不喜欢捣腾花花草草,也只好勉强照料。
虽说没有刻意养花,但婆婆是一个很细心周到的人,经她照料的植物都长得枝繁叶茂,春天还开了花,来家里的客人没有一个不夸的。从此,婆婆就开始关注养花的事,上网查资料。比方说,给花浇茶叶水啊,放点鸡蛋壳啊,去花鸟市场买新的植物啊……学养花的过程中,虽说也养死过不少花,但家里原来的花草越长越好,年年开花。这样一来,婆婆养花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养兴趣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刚投入一个兴趣的时候,特别新鲜兴奋;二、接着新鲜劲过了,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培养兴趣上头,牺牲了不少休闲娱乐的时间。重点是这个阶段,由于刚刚涉足其中,兴趣并不能够带来什么成果或成就感,就特别容易萌生退意,把兴趣养死了;三、随着在兴趣上投入的加大,逐渐产生回报,形成一种回路,兴趣变成习惯,这个兴趣就养活了。
那兴趣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那件让人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
如果希望生活过得生趣盎然、活色生香,那兴趣肯定不是那件能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结果的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