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人生又失败了一回:
继不打王者荣耀之后,
我又因为关注咪蒙而不配交朋友了。
在这条鄙视链里,除了咪蒙,
还有一系列曾在我彷徨的青春中,
留下过深刻印迹的“巨匠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我们会对自己曾经熬着通宵看
郭敬明、安东尼、大冰、张嘉佳、刘同……
而产生羞耻感。
初一时,我在淘宝上花了55块钱买了郭敬明的8本盗版书。
从此,我开启了45°仰望天空的忧伤。
那时候,看到书里那些明媚又忧伤的句子还会摘抄下来:
—我是一个在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仰望天空的小孩,望着那个大太阳,望着那个大月亮,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中噙满泪水。而我笔下的那些东西,那些看上去像是开放在水中的幻觉一样的东西,它们也是真的。
—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而我羡慕死了这样的高端的寂寞。
看《爱与伤痛的边缘》时,直觉这本日记的主人是一个明亮又落拓的男子,左手抓着自顾流淌的年华,眼里盛满了青春的忧伤。
在他右手的倒影下,和我一样没有见识过爱情的少女们开始我见犹怜。
一面沉浸凡人不懂的忧伤和闺蜜怀孕我卖淫也要挣钱给她打胎的义气中;一面自顾地意淫一个爱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完美男生,正因为另一个绿茶婊的存在而耽搁在来的路上。
毕竟在小四的这些故事里,
青春永远是忧伤的,爱情永远是苦涩的,友情永远是牺牲的。
13年宋东野的民谣一派初火,大冰背着一把吉他坐在丽江酒吧,张嘉佳在微博上讲着睡前故事。
而那时的我,刚刚明白过来,疼痛的青春不是谁都配拥有的。既然没机会堕落,不如闯闯世界,多认识几个朋友,听听故事。
张嘉佳的文字,让那些孤身在城市里打拼的白领聊以慰藉。
他的故事里多是对我深深地爱着你,你却特么爱着那个傻逼的控诉,明明是主角的命却拿着备胎的剧本。
结局要么凭借主角光环最终娇妻佳婿良缘配,要么是一眼万年,物是人非。
而每当我在看大冰的文字时,都会有一种卖掉房子去浪迹天涯的冲动。
依然记得大冰的自我介绍里赫然写着:民谣歌手/主持人/画家/禅宗弟子/作家/酒吧掌柜,多个迥然不同的身份。
而他的一干朋友们又个个超凡脱俗,具备举世无双的天赋和运气,和他一样放荡不羁爱自由。
这样梦幻般的乌托邦生活,无疑给像我这样挣扎在世俗中的年轻人当头棒喝。
人总是在成长的,一切也都在变化。
当年记在摘抄本上恨不得朗诵出来的文字,
如今再看竟然会产生生理不适感。
但总归是他们的文字,
伴随我度过了那些“兵荒马乱的青春”。
那时候一个眼神,足以让我们陷入一场相思,
郭敬明式45°仰望就是天大的迷惘和忧伤。
直到后来我们有了真正的烦恼,
终于不再对那些小事耿耿于怀。
到了高中,快要成年之际,
我们虽囿于校园,
却对真正的成人的世界开始无限的向往。
张嘉佳填补了我对职场都市生活的遐想,
那虚以委蛇的深情是钢铁城市的深夜春药。
而大冰展现给我的,是我在应试教育之下所不曾拥有的另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跳伞沙漠还是大鲨鱼,总是侠肝义骨,阅尽世态炎凉仍旧古道衷肠。
而如今,我已然成为了大学里的老油条。
那些我曾经向往的轰轰烈烈的爱情,
在家人的一通通电话的催促之下,
对我来说,成为了比考试还沉重的压力。
而临到要走出校园这样的年纪,
面对实习、找工作的压力,
盘算着北上广的房租、物价与工资的矛盾时,
才愈发想要远离、逃避那个
曾经欣羡已久的成人世界。
我曾喜欢过郭敬明们,喜欢过大冰们,
这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甚至,我开始怀念那时喜欢郭敬明的我,
不仅因为郭敬明始终表里如一地坚持喜欢钱,
更是因为那时候的我,除开郭敬明的忧伤,
再也没有其他需要烦忧的事情了。
所以,我早就原谅了那个,
当年想要“卖掉房子浪迹天涯”的小姑娘。
毕竟,只要我跑得足够快,寂寞就追不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