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活着》,是在回家的高铁上,初始我以为,这本书是由若干个悲凉的旧时故事组成,总以为福贵丧失了全部家财就是他悲惨的结束,却不曾想到这个老人的悲伤却没有终点。
福贵,一个出生在地主家的混世魔王,逛窑子,赌博,是他的日常爱好,守着家里如花似玉的老婆却不为所动。终因赌博散尽了万千家财,气死了父亲,带着一家人离开了豪宅,搬进了茅草屋。穿上了破布衣服,褪去了张狂本性,开始回归原始,耕地种田,俨然一名农人。
家珍是旧时贤良淑德女性的代表,丈夫打骂不还口,即使丈夫去找妓女也只是善意劝导,不曾发火。福贵家道中落,被父亲接走,却不顾劝阻的带着有庆回到家中。读到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不曾因为福贵的悲惨而触动,却是着实的心疼家珍。
当读到福贵被抓去冲了壮丁,才开始逐渐领悟到这本书的真谛。通过福贵透露的社会现象才是真谛。国军的残暴统治和解放军的宽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送别了无数的战友,支撑他的信念只是活着,去见家珍、凤霞、有庆和他已经去世的娘亲。
福贵回到家中,母亲已经不在,凤霞也因为生病变成了聋哑人,只剩着一对闪烁的眸子。正值全国解放初期,地主开始被围剿,骗得了福贵家产的龙二因不服整治,被枪毙。如果不是因为福贵散尽了家财,服刑丧命的可能就是他。这样,福贵开始渐渐学会了感恩,为自己而庆幸。
夫妻二人为了让有庆去上学,将凤霞送给了其他人家。凤霞不会说话,只能用眼神表示悲伤。当福贵把凤霞带回来时我感动的不能自已,血缘亲情永远是不能割舍。
大跃进时期,砸锅炼铁,吃大锅饭,做工记工分。有庆辛苦喂养的2头羊也被收了上去。他每天奔跑着去割草,去喂羊,去学校,一副天真烂漫的少年模样。有庆的去世确实触动到了泪点,让我不由得怨恶这万恶的旧社会,一个活泼纯真的孩子被一群无德的医生抽干了献血,没了心跳,只是为了救县长夫人的生命。不由得想到在旧社会时期人对生命是多么的冷漠,人性在纷乱时期,只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纵然历经磨难,生活还是在继续,活着的信念支撑着这一家人。凤霞年纪渐长,福贵拜托队长帮忙寻了个亲事,终究是寻求到了幸福。文化大革命来袭,福贵一家人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春生被批斗成了走资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未曾退却的春生却不堪折磨,上吊自杀,未能兑现和福贵活着的承诺。
本以为福贵一家的悲伤已到此终止,却不曾想凤霞死于生产,二喜因此悲伤不已,独自扶养苦根也是异常艰难。二喜工作时被石板夹死,死相惨烈。福贵独自一人扶养苦根,苦根伶牙俐齿,甚是可爱,年纪小小,却可以和福贵一起下田,有着自己喜爱的小镰刀。一次下雨下田发高烧,福贵心疼他,煮了些豆子,苦根却因为吃豆子被撑死,值此,一家人只剩下了福贵。
为了满足苦根生前的愿望,福贵买了一只老牛,和老牛相依为命,越活越硬气。
福贵老人的一声悲怆而热烈,他经历了中国近代的一系列变迁,封建社会、改革开放、大跃进、文革……他亲手送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亲人,支撑他的只有活着的信念。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不曾感叹生活的美好,对各种不公的社会现象总是充满戾气,充满批判,也是时常埋怨生活的艰难。其实活着便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即便是为了家人,为了朋友。生活的磨难每个人都要经历,经过磨难,便是美好,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经典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