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而我们把旅行当做真正的生活。
看待好像生活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他们,我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敬仰和钦佩,而是很铜臭气的想:他们从哪里来的钱呢?然后又很世俗的想:他们考虑过未来吗?他们不需要承担责任吗?
我和路上遇见的常年旅行的朋友聊过这个问题,一个标准英伦腔的老外说完善的社会制度保障了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他的方式是回到英国打工几个月攒一些钱就开始穷游,钱花的差不多了再回去赚钱,周而复始,我问他这辈子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吗?不知道,至少目前的几年是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一个苏州的朋友跟我说,之前工作几年攒了些钱,然后开始间隔年,但结束旅程回到现实生活中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所事事半年后,再次上路,然后这一走就停不下来了,时间长了惯性推着他一直走,无法控制,再也不能回头。于是只能继续在路上,期盼遇上一场未知的改变。回去当白领不现实,即便他愿意恐怕也很难有公司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人。提起我朝九晚五的日常生活,坐在饭桌对面的他眼光分明闪了一下又很快恢复原状。
其实,有时候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在这个世界无所顾忌的行走,只是理智按住我,我没有勇气,或者不够洒脱,亦或者你不是真的渴望。也许我们两个人的状态就像围城,彼此羡慕。我还是没忍住,问旅行的钱从哪里?因为我知道,旅行从来都不便宜。他语焉不详,我也没有继续追问。
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只要对自己负责,就好。
2.
旅行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挫折,选择逃避去旅行,那就不好了。很多喊着口号打着旅行旗帜的人的悲剧之处就在于把无奈当成选择。他们也想成为人生赢家,登上事业巅峰,迎娶白富美,无奈现实残酷,如何奋斗只能当一普通人,努力或不努力似乎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选择做鸵鸟,躲在路上美好的幻想里。最钦佩的是那些选择把旅行当生活的人,如果他们愿意,回到城市分分钟就有猎头敲门,进入不错的公司谋个不错的差事。现实是,我在路上遇见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前者,这其中包括我。比如拒绝相位的庄子,宁可饿着肚子也要自由的玩耍。我一个朋友说得好,“受得了朝九晚五,玩得了说走就走,并在这中间找到平衡,这才是本事”。
市面上近几年刮起一阵说走就走的风,各种鼓吹辞职旅行、修学旅行、我的间隔年、旅行寻找人生真谛等等,似乎旅行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于是,不少无知无畏者听风就是雨,背上背包,果断追随先行者的脚步。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旅行,尤其是以间隔年为代表的长期旅行,不少人都难免会生出幻想,在漫长的旅途中发现另一个自己或是人生的另一半。去空气稀薄的高原洗涤灵魂,到小资的古镇期待一次艳遇,都充满着这样的憧憬。
当然大部分人的愿望都是要落空的。旅行一遭,人生没有任何改变,除了多了些吹牛的资本,显得很牛逼以外。悲剧的是,回来后大部分人仍然需要重新找工作,再次寻求社会的接纳。
当年我也曾辞职旅行,虽然只有五个月。我也曾想在旅行中找到未来的出路,能在某个陌生的乡村或城镇瞬间顿悟,宛如当年的佛祖。事实上,未来仍然迷惘,日子照旧彷徨,只能回归老路:打工上班。与其说是想为这趟不负责任的长途旅行寻个煞有介事的意义,不如说是为了找个说服自己的借口。
逃避或退缩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遇到的困难只会带到下一站。唯一的出路就是鼓起勇气,用尽各种方法去找方案,然后去做。行动才是最有力量的语言,也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拜伦凯蒂说,你永远也无法在自身以外发现你所寻找的东西。
想通过一次旅行,无论是一年还是一月去寻找所谓生命的意义是幼稚的,结果往往也是徒劳而返。旅行仅仅是旅行而已,赋予它太多的意义反而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所谓打着休学、辞职去旅行,寻找活着意义的那些人,本质上他们只是厌恶了本身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不敢面对想逃离,说白了就是逃避。短暂的去外面避避风头,然后换个港口。
你不可能永远飘在路上,出发最终还是会回来。如果你也想成为种种机缘巧合被捧红的旅游达人,那个概率跟买彩票差不了多少。你打算也走这条路,怕是此路难通。刻意的去追求一般很难得到,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倒是有可能。
玩儿就好好的玩儿,看世界就光明正大的看世界,没必要非要打着什么旗号,赋予所谓意义。世界上没有什么具有意义,什么又都有意义。
我从不反对旅行,而是反对喊着口号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