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手机设定的闹钟响了,我快速翻身起来走到书桌那边,关了闹钟,钻进被窝。6:30,闹钟又响了,我起床开工,打开电脑写作文。
这是每天早上我经历的一幕场景。
关第一个闹钟的时候,老公和女儿都在身边发出轻微的鼾声,冬天早起好痛苦啊,再多睡一会会呗,心里有一个小孩子的声音跟我自己撒着娇,另一个声音就告诉自己,多睡一会没事,还早呢!我在被窝里想,今天要干什么呢?一会写什么主题呢?昨天经历了什么印象深刻又有趣的事儿呢?不知不觉,竟然又睡着了。
起床or不起床,真是个人生大命题啊!为何要设定两个闹钟,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我提前半小时起一次床,再赖一次床,就是给了自己一次犯拖延症的机会,也不让自己再为拖延找借口。
两个闹钟,这就是我给自己的人设。
每一个人设,都无法摆脱场景化来体现,这中间必然有冲突,有悬念,还有意义。
昨天打了动车滴,跑去苏州听季东来老师的课程《由演入导,从看到编——如何设计培训项目》,这是我第二次听季老师讲双螺旋结构,温故而知新,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我重新理解了“设定”这个元素。原来培训也是可以像戏剧这样,不论是销售类,管理类,技能类,哪怕身心灵的课程,都可以有一个设定,在场景化中展示事件和观点,当然再好的剧本都需要人物(学员)去演绎,这不就是常说的人设吗?
而每日的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设定,我给自己写好的这一幕人生短剧,地点-家,时间-每天清晨两小时,这个场景里,我按照我的人设去演绎一个“用文字聊自己,也撩世界的人”。当然这只是我给自己众多人设中的一个场景,人生就是这一幕一幕场景接续起来,更重要的是,人设背后的价值观和行为逻辑要一致,不然岂不是人格分裂?
人设对了,只是演技问题。人设不对,演得再好,都是崩塌。
前天,洪新老师在萨提亚工作坊里问大家,爸爸和儿子最好的关系是什么?有人回答,像兄弟一样。“爸爸和儿子是兄弟”,这个人设会如何发展?兄弟就是有福一起享,有祸一起闯。做娘的看着他俩在客厅里抢游戏机玩,感觉就是你有两个儿子,而这个大儿子还经常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欺负小儿子。小时候,儿子可以冲着老子直呼其名,长大了,孩子也必然对权威缺乏敬畏之心,连老子都不敬不怕,还指望他会敬Boss几分?总有一天,他的人生会经历人设崩塌。
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就是应该是父与子,爸爸的人设就是父为子纲,就是养不教,父之过。父亲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才能让儿子未来也成长为一个像他一样的父亲,成为一个撑起家的主心骨。这个人设和夫为妻纲,就是一致的。(可看昨日《丈夫的位置》)
每个人的人生大戏正在上演,我有一个人设,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