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大家的酒局必然接踵而至。我也不例外,好在朋友们都知道我近来肠胃不适,所以也就对我网开一面,暗中庆幸!前几天听说某人酒后猝死,免不了一声叹息。少喝怡情,过量就没有意思了。
我这一辈子和酒没啥缘分,酒量很小。虽然也常赴宴席,但就是对酒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只是在和要好的朋友小酌的时候还能喝出点滋味。平时在家则几乎是滴酒不沾,以前夏天会买点听啤酒放冰箱,有兴趣了吃饭时喝一听,顺便降降温。一听正好,瓶装的说不定得分两顿喝。这事说出来会不会被酒友们笑话?
中国是酒的发源地之一,杜康老先生不知道怎么开了挂,突发奇想弄出这么个玩意出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一个喝酒的人胆子也不小。不过,刚开始的酒酒精含量比较低,和现在的米酒差不多。就算是“景阳冈”的好酒我估计酒精度也不会超过20度。否则,十多碗酒下肚的武松只能喂了老虎,然后猎户来收“醉老虎”。后来不知道哪个酒鬼可能觉得这玩意甜不啦叽的不够过瘾,又进行改进,逐渐才形成现在的这种烈性酒,也就是蒸馏酒。我喝过酒精度最高的酒是七十三度“衡水老白干”,火辣辣的一线下肚,太烈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消受的了的。据闻世界上最烈的酒度数高达九十度以上,和纯酒精差不多了,不兑水可怎么喝?
现在酒的品种真多,我也品尝过不少。小的时候喝过汽酒,其实就像汽水而已,酒精含量极低,甜甜的,觉得蛮好喝。大人喝烈性酒,我就弄汽酒凑凑热闹。有一次,厦门表哥来玩,我才十二、三岁吧,第一次喝了啤酒,是上海的“光明啤酒”,第一口喝下去以后,差点吐出来。这哪是酒啊!怎么一股下水道的味道? 难怪有人说它是“马尿”,太难喝了。还是喝我的“桔子汽酒”吧!我居然独创性的在汽酒里加上酸梅粉,味道好极了!长大后才渐渐习惯了喝啤酒,也能喝他个4、5瓶 。听说有的人能一顿喝二、三十瓶,甚至更多。我就奇怪,那么多酒都倒哪去了?难道他们的肠胃连着下水道?不过我是没亲眼见过!江浙一代人喜欢喝黄酒,有一次我到苏州办案!中午喝的黄酒,那时候酒驾查的还不是很严,驾驶员和我们一起都喝了些黄酒。回来的时候,中途到服务区休息,驾驶员说他中午喝了点酒,刚才开车时打了个盹!吓的我们两个乘客后背直冒冷汗。黄酒有暖胃的功能,冬天我会备一点,偶尔小酌,当做调理胃功能的方式。很多年前喝过一种丹阳产的封缸酒,我觉得那不是酒,和变质的醋差不多,超级难喝。日韩的“清酒”用赵丽蓉的话就是“二锅头兑了白开水”,酒精度不高,没啥滋味,但比较容易入口。就着寿司和生鱼片,比较符合我相对清淡的饮食口味。葡萄酒现在慢慢被中国人接受了,很多人把喝葡萄酒当做降压降脂的养生食品。众多美女们也把喝红酒当成美颜养颜工具,我猜想更多的可能是因为酒后脸色稍显红润而已。不过,中国人喝葡萄酒有点太粗放,动辄满满的一大杯一仰脖下肚,老外看了估计眼珠子能掉出来。倒不是老外酒量比我们小,关键葡萄酒不是这么喝的,而应当浅杯慢品。国外也有一些烈酒,威士忌、伏特加、龙舌兰、朗姆酒等等,以前这些酒都是高档货的代表名词,现在价格也很亲民了。我有幸尝过几种,总的来说都比较容易入口。
中国酒的价格如果世界第二,没哪个国家敢说第一。茅台酒现在1500元开外,普通老百姓宴会上一瓶酒就是2、3百元,葡萄酒也是上百元一瓶,一桌酒席下来酒就是上千元,这在西方是不敢想像的。据说西方普通老百姓喝的葡萄酒也就4、5美元一瓶。抛去汇率因素,相当于我们的四、五块钱人民币一瓶。难怪老外看我们中国人都像土豪!更可恨的是连茅台酒厂还天天喊酒成本高要提价,尼玛,你以为老百姓都没学过数学么?
现在人喝酒相对文明了一些,一般不会强拉硬灌了。酒量有大小,你能喝一斤,非得要只能喝半斤的陪你喝一样多,那不是存心让人醉么?在一起喝酒是件开心的事,喝好就行,能者多劳,没必要非喝醉才罢休,而且,喝醉酒真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如同生了一场病,对身体伤害极大。第二天一定头晕目眩、口干舌燥、浑身无力、茶饭不思。喝醉酒的表现也是因人而异,丰富多彩。有的面红耳赤、眼神迷离;有的喋喋不休、大话连篇;有的载歌载舞、左拥右抱;有的意气风发、手舞足蹈;有的烂醉如泥、东倒西歪;有的借着酒劲说着平时不敢说或不会说的话,倒也能解决一些难题。我也醉过好几次,简直是狼狈不堪。我曾经坐在一家酒店大堂等人,不一会儿就看见先后有三、四个被灌的人事不省的人被架出电梯,有的甚至是被拖出来的。所以大家还是不要攀酒为好。
不过酒有时候也很可爱,逢年过节,亲友相聚,饭桌上没有酒,确实有点缺憾。 有了它,大家才能酒酣耳热。酒酣耳热这个词很妙,它把酒喝多了以后人的表现描述的活灵活现,酒喝多了,大家说话都喜欢头靠头,嘴巴对着耳朵说话,耳朵能不热么?酒确实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你滴酒不沾,确实要少交一些朋友,或者感情热的慢一些。要是酒喝的开心了,也许立刻就能让两人成为密友,这也许是中国人喜欢喝酒的原因吧。而且,适当饮酒对身体也有好处。
总之,酒也是把双仞剑,好好用它,别割伤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