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回家的礼物
古埃及文明的灿烂恢宏折服了历史上的所有后来者,包括它的征服者——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古罗马奥古斯都大帝,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以及英国殖民者。
征服者被征服,回家的时候他们都想把文明的灿烂搬回家。金字塔是搬不动的,于是方尖碑就成为带回家的最好礼物。看见没有,上面这张照片,这是埃及享誉世界的卢克索神庙,如此对称的建筑立面,却又如此的不对称,右边那根方尖碑缺位了。
哪儿去了
哪儿去了?被别人搬回家了。当然人家不会说是抢来的,都说是送的,或说是拿东西换的。谁会把卢克索神庙前成双成对的方尖碑送别人一根呢?埃及法老傻呀!不是刀架在脖子上估计他不会干这事——结果还是干了,所以卢克索神庙就成这个样子了。征服者冠冕堂皇地说,是换来的。拿什么换的,一座钟。不信你去看,在开罗的阿里清真寺里边。确有其事!那是1836年的事,法国国王为感谢埃及的方尖碑,回赠了一座钟。不过,自打它从法国运来,安放到清真寺的时钟塔上后,就没走过一个字儿。
阿里清真寺,我去的时候,忙着给朋友照相,忘了这座钟的事。回来看照片发现,不经意之间竟然照上了一个后身。不过有朋友的面照,隐私无处不在,我只能裁一半,您凑合着看。
右边缺位的那根
那根“换来”的方尖碑,就是鼎鼎大名的巴黎市中心协和广场上的那根。应该坦率地说,它在异国他乡过得还不错,你看它穿金戴银的,倍受关爱,更没有被当作四旧给砸了。
八卦完了,听听反方的说法:1831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为了感谢法国考古学家尚波里翁破译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揭开古埃及文字千年之谜的贡献,将卢克索神殿前两座方尖碑中的一座赠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普。
法老们的方尖碑,大部分流失到了世界各地,这是事实。
方尖碑的创意
法老们一生都忙着建造金字塔,这样风风雨雨的日子经历了500多年,后来他们终于明白了,封闭再好的金字塔都无法阻止盗墓者的发财梦。墓室中的金银珠宝被洗劫一空,他们先祖的木乃伊被随意抛弃到荒郊野外,金字塔成为一座石头空塔。
因此,中王朝以后,法老们不再建金字塔,死后都葬在山谷里。墓穴洞藏,所以才有了卢克索的帝王谷与王后谷。狡兔三窟,挖它3个洞,到底藏在哪儿,找去吧,够你忙活儿的!
法老们的兴趣开始转向建造神庙,而与神对话的天梯也由金字塔变成了方尖碑,方尖碑的创意由此诞生。
触摸文明之初
不要犹豫,在你的指纹之下是4000年的文明史,能触摸到这些千年古董的方尖碑,没有别的地方了,只有这里——卢克索。
法老采石场
古埃及的方尖碑,都产自南部的一个叫阿斯旺法老采石场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采石场,没有之一,有4000年的开采历史。这里的花岗岩有着独特的红色,质地极其坚硬。
由于专业的原因,矿山呀采石场呀什么的,本人也见过不少,但来到这里,完全没有采石矿山的感觉。这里也就比咱们小区楼群中的一块空地大一点,周围楼房林立。采了那么多年的石头,我还以为是块凹地,没想到居然还是一个小山包呢,要登几步木头楼梯才能到现场。拍照也是无从下手,没背景没视野没色差,于是简单拍两张就算了。以前可以去到方尖碑上走走,现在不行了。
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法老们从这里开采的方尖碑,大约有35座左右。其中只有1/3在埃及的神庙里,另有大约1/3在罗马,其余1/3散布于世界各地。为什么有那么多方尖碑被运到了罗马?就像自家的东西从东屋搬到西屋一样,罗马人真不把自己当外人,法老们都是卖国贼?
其实,埃及的悲剧就在于此。方尖碑被大量运走的时候,法老早已经不存在了。法老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古埃及文明的中断。后来,在经历了好几百年被张三李四轮流占领后,到公元前30年,那个鼎鼎大名的古罗马大帝奥古斯都,彻底把埃及划归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好东西就从东屋搬到西屋去了。
罗马的埃及方尖碑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方尖碑:这是一根很有故事的方尖碑,它雕凿于4000年前的埃及中王国时代,公元37年被罗马皇帝从埃及运到罗马,放到了一个竞技场中。正是在这个竞技场里,耶稣的大弟子圣彼得被倒挂在十字架上处死,后来就在此地建起了圣彼得大教堂,方尖碑就被放到大教堂广场中央。
上图,这是一根很小的埃及方尖碑。把它放在大象背上驮着,这个创意来自建筑艺术大师贝尔尼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意,已经无人知晓。或许是嫌方尖碑太矮小,起不到敬畏的作用,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因为这是大师之作,后来的模仿者就络绎不绝了,不再成为唯一。我后来在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市也看到有这么一个象驮碑,放在市中心的圣母教堂广场,成为城市的标志。当然,方尖碑不是来自埃及,是取材于当地的作品。
占领世界各国首都
方尖碑与金字塔一样千古不朽,传承至今。华盛顿、伦敦、巴黎这样的世界最现代化的大都市,市中心都竖有一座方尖碑,可见方尖碑的意力足够巨大。它应该有着某种精神力量,才使政治家、设计师们认为,值得竖立这么一根石头柱子在市中心。
世界上的方尖碑无数,大部分不是来自埃及,是用当地材料建造的。方尖碑就是这样传承了3000多年,今后也许还会继续传承下去,还会继续在历史长河中延续着——凡是能传承的,应该说都是有生命力的。
——— 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