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间流传着一个段子,“这世上最痛苦的事是批改作文,比这更痛苦的事是这周的作文还没有批完,下周的作文又来了!”
毫不夸张地说,批改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老师最费时、最费力、最费神的工作。大多数学校都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认为批得越精,改得越细对学生的帮助就越大。很多老师都锻炼出了一种习惯,看到学生的作文就忍不住拿出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开始大动干戈。想着要怎样快些批满自己“耕耘”的痕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一字一句毫不放过,只求旁批、眉批。眉批齐全,直到把自己改到头昏脑胀,心烦意乱。
其实我很不赞同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老师要“批”——自己发现问题,又要“改”——自己解决问题。到最后不过是老师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批改方式让学生感到老师才是批改作文的主角。他们是配角,只是整个批改工作的一种补充、一种陪衬、甚至是一种点缀。这样更是有不少孩子形成了一种坏习惯,对自己匆匆起草的作文不检查,不修改,甚至不愿意再看一遍,就马马虎虎的交差,因为在他们看来修改是老师的事。拿到教师批改完的作文,面对密密麻麻的红笔迹,有时他们只是撇一眼就丢在一边,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老师的意见。费力至此,学生却不认可,更不能认真体会老师的批改。这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毫无裨益,真是可悲可叹!
我自认为是个“懒”老师,不该我做的决不越俎代庖。在我看来作文批改本身就含有“批”和“改”两种意思。我们应该把它分开来看,自己负责批,学生负责改。既批在要害处,又让学生自己悟到修改的必要性,这算是批改到点子上。于是,我开始训练他们自己学会批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