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上写着“献给所有与这个大大世界抗争的,小小少年”,或许我不再与这个世界抗争,也不再是少年,我想。即使想留在原地,生活也会推着人往前走,一步一个踉跄。
与这本书的相遇,仅仅来源于作者的笔名是我曾经用过的网名:短发夏天。
短发夏天,只是一个遗留在童年里干净简单却又遥不可及的梦。
来说故事,“90年代,街坊邻居,底层市民,生存挣扎,被边缘化”汜水街很自觉地贴上这些标签,显得它根本就不会富有传奇色彩。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城郊街道,浓缩在中国地图上也不过只是经纬坐标的一个点,然而这样的点放在在中国何止千千万。所有的人物剧情放在这个大框架里显得过于渺小,但镜头切换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又是那般惊天动地。
故事的主线和人设都覆盖上了一种悲情色彩,“生活还是生存?”仿佛是这条街道上所有人的人生命题,人人都拼尽全力去求解这道对于他们似乎无解的考题。李雀的放逐与坚强并非是叛逆少女的标榜,实则只是对无望生活的反抗,童年时父亲的出轨母亲的不辞而别,以及这个家庭和街道里成百的类似的家庭,都是塑造她成为风平浪静又波涛汹涌的人的因素。就算是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不易且自家皆有自家不幸,每个人的悲剧都在其他人的生命里注入一些鲜活的勇气与庆幸,让大家苟延残喘地去寻扎一些生机。
李雀或许寂寞但并非孤独。她有“刀枪不入”的盖世英雄蒋七为她独当一面,哪怕在最后来说蒋七成为了她心中最俗不可耐的人;她有因为她一句话而单恋她的“钱罐”乐闻意为她解囊中羞涩,哪怕在最后乐闻意死于酒驾飙车但她依然觉得懦弱无志;她有出俗清雅的“清华学子”为她带来对生活唯一的期许,哪怕在最后许清也因为父母家庭的破碎而潦倒不堪。好像是无需怀疑的定理,在汜水街上,没有人能逃脱生活的欺压。
可能连李雀自己都不知道,那个在她中学时上班为她来带动消费的人,那个在她失去蒋七的依靠时给她肩膀的人,那个在她所有失意时为她找到出口的人,路小野,会是生活对她唯一温柔的馈赠。即使李雀认为她将一起成长伙伴的友情撕碎在世俗面前,后悔遗失了没有隐私的每一个年少时的脉络,汜水街给了她逃离一切的理由和面对一切的勇气。路小野,唯一知道她深爱着汜水街的人,唯一陪她穿过生活的千难万苦。
汜水街的大人们,一直是与世界对抗最坚韧的军队,却仍然被生活降服。他们身上体现着人性的真善丑美,凄惨又可爱,因为无力改变。他们没有金钱和权利,无法提供给下一代好的生活,也无法教会孩子怎样去好的生活。“每天清晨大家都推着各种各样的车子去市中心的每一条街道,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搭起了各种各样的摊位,卖水果、卖蔬菜、卖手套,卖一切能卖的东西。现在他们在这个世界毫无地位,可是在那个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是他们让所谓的城市有了一丝生机,充满缤纷与乐趣。”这样的线条,如今在城市里依旧勾勒着,永远与繁华形成对比。
他们幸福吗?
他们不幸福吗?
有时候恍然觉得人生就像是蒙在旧家具上的一层灰垢,即便是努力擦去,依旧能看见表面的纹路被糟糕的生活环境所刻划,留下沧海桑田的痕迹。
就像我,经历过自以为的年少时的绝望,总是想要说一些话来填补心理和情绪上的那一个个破洞。“我忘不了那种滋味:那些难啃的、坚信的、强硬的东西,如同命运一般横在我的唇齿之间。我要很辛苦才能嚼碎它,却始终咽不下去;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酒才能冲淡它,并消化它。”只是还好,现在的我,渐渐与自己和解。
“那个傍晚啊,我一直记得那个傍晚,空气中充满了甜丝丝的西瓜的味道,夏日的凉风一阵阵吹过,天边的红霞如同礼服一般华丽而璀璨。仿佛所有人都聚集在同一个院子里,哪怕那些刚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的主妇们也齐聚一堂,高高兴兴的聊着天。我们都狼吞虎咽,唯恐吃完就没有了,冷不防就被大人敲一下脑袋。……清亮的月亮天边,是最适合玩捉迷藏的时候,我们都找到自以为不会被发现的角落……”
这是我文中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将意识带入童年。只是这些画面放在现在仅仅只是会出现在回忆里。时间拉长了,小孩在成长,大人在老去,每个人都在离开。
想到去年写过一些碎片的句子,词不达意,以此作结:
“我很喜欢夏天
大概是因为它聒噪和闷热
蝉鸣西瓜凉饮吱吱的风扇
水井还有山坡上的绿草和微风
小溪里的鱼虾螃蟹
和刚刚浸过脚踝浅浅的水绿油油的麦田和刺眼的阳光
蛐蛐和竹席
四五点钟打鸣的公鸡轻快漫步的土狗和懒散的猫
化在手里的雪糕
电视里的动画夜晚漫天银河星辰
村里徐徐升起的炊烟
突然的大雨被打湿的窗棂烟雨朦胧的世界
或者只是我单纯地钟爱于那些古老的气息
又
或者只是
那里离童年
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