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5年参加的高考,高中学的理科。应该说是失败了吧,读的是一所三本院校。学校倒也有些年头了,可是没积累出什么底蕴。
出身寒门,老实说在高考之前对大学是没有一点概念的,唯一清楚的是,分高学校好,分低学校差或者没学可上。整个大一期间都是懵懵懂懂,花费了一些时间去搞懂所谓的高考,反思自己所走过的路。至于学校,的确是乏善可陈。居住环境还算过得去,师资力量……本校的教师大多应该也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一批人。
大一也曾兴高采烈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爱好文学所以加入过文学社,待了一段时间。里面的人着实滑稽可笑,说不清道不明追求的是什么,开了不少的会,一点营养也没有。没讨论过一丝一毫和文学有关的话题,只是布置上层下达的任务,敦促完成。存在的目的大概就是如此了。
大学的生活到现在确实是空白,还是说说心路历程吧!
大一我们是同系混在一起住的,六人宿舍,关系倒还合得来。有个哥们算是老乡吧,(其实大多数人都是省内的),肤色黝黑,又重,善于撩骚,竞选班长上位,长袖善舞,拿了不少好处。人是着实不赖的,实在,不虚伪,敢讲真话,院系小八卦大多是从他嘴里得知的。我一直以为考上大学的怎么着都该是智商在线的,这位班长室友告诉我这么件事――他班要求统计学生基本信息,有一女生,愣是把省份一栏填成省会城市,这哥们儿拿去质问该女生,‘把你们家户口本打开看看,省份是哪个’,该女生看了看,居然还是不知道错在哪里。哥们急了,‘给你家里打电话,问问你爸妈户口本上印的是哪儿’。女生一听,瞬间哭了,拿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一接通,哭得更厉害了,嘟嘟囔囔半天说不清怎回事,她妈在那头一听闺女哭得梨花带雨,也说不清咋回事,也跟着哭了起来。母女俩异地同泣,那哥们崩溃了,什么情况这是。也不知咋好,只好安慰女生别再哭了,接过电话和对方妈妈解释了一通。真真也是奇葩。
以上也只是一例,崩三观的事后来发生的更多,让人啼笑不得。这就是身边的同学,在这不见得能学多少东西,但一定能认识到过去十几年里没遇到过的奇葩事,和人。这里也不会在课堂给人声情并茂地讲课,答疑解惑,只有打开PPT照念,对于人生层次的提升,没有丝毫帮助,反而会让人更加沉沦。所开的讲座大多……听了肯定后悔去,都不如在网上随便搜一搜有收获。接触得越多越能看到真相,无关教育,只为赚钱。教育产业化虽说让更多的人受益,参差不齐的教育生态也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