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妻子给我发了一个古典音乐的解说视频,谈到古典音乐在现今社会的一个张力,就是中国学习钢琴的儿童是五六千万,以学习古典音乐为主,但是中国目前的普罗大众却大都以听流行音乐为主,换句话说,学习古典音乐的人多,但是听古典音乐的人却少,这可能是传播古典音乐的方式出了问题,听古典音乐不一定要了解作者、背景、创作缘由,就好比你在饭店吃一盘菜,你吃第一口会说好吃或不好吃,你大概不会去思想这个菜是哪位师傅做的,他遭遇了什么从而做了一盘这么难吃的菜,同样道理,古典音乐的传播,也可以简化明了,重点在于传播的方式,不要让人觉得难以入手。
我在想这一点和教会的教导很像,我们学了路德的神学、加尔文的神学、田力克的神学等等,但是信徒好像还是喜欢听“某一种神学”多过改教时期的神学传统,这种情况可能问题就是出在传播以及传播的方式,如今已经21世纪,我们的神学品味可能还是停留在三十年前,或者受某种神学品味的影响,刚昨天主日,一位领袖对我说,说我们年轻这一代比起老一辈这一代,他们对教会的付出远远多过我们,他们时间、精力的投入远远大过我们。
我真心为今天很多教会信徒担忧,他们除了工作、家庭,更要在教会的这种神学品味下活着,长此以往的疲惫和不健康,不是一瓶挂水能够解决问题的,在这种神学品味的影响下, 我们全职怎敢说自己忙呢?我们再忙也没有老一辈忙,所以我们从来不敢说自己忙,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年轻弟兄姊妹可以换一种方式说,我们对这个事情没有异象,这样既好听,又不至于激怒另一种神学品味。也是,没有异象说的也是事实,我们今天的教会能不能为信徒提供异象呢?不是信徒懒,不是年轻人懒,有时候想想,我们全职也只不过是这个老机器之中的一颗螺丝而已,对于喝咖啡的年轻人,你要叫他做一颗螺丝,大概也提不起他的兴趣,因为外面工作已经是一颗螺丝了,在教会还是一颗螺丝,关键是看不到异象,看不到螺丝背后的大价值。
也许关键还是讲台,信徒不仅需要侍奉教会的动力,更需要侍奉社会的动力,这背后牵扯到基督徒的工作观,属灵观的一些基本神学探讨,在此不做严格探讨,可以读《工作的意义》的第一个部分:上帝对工作的计划,在这一部分,提摩太·凯勒很清晰的分析了符合圣经的工作观,以及路德天职观的神学品味,就像路德所讲的:“上帝乃是透过牛奶厂女工的手为我们挤牛奶。”如果你的神学品味还没有变,那么你一定还会活在教会和工作的挣扎之中,咖啡和茶,你选择哪一个?
ro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