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颗最亮的星星。
2018.10.7 周日 有风
写在前面
朋友圈里,这个假期,是天南海北,大江大河,山川古城,都市霓虹。行走,已然成为人们假日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读书和旅行,必须有一样在路上。
明天,就上班了,想想下一个假在2019年,心里,就有小小的不愉快。这接下来的三个月,数数,都觉得漫漫无期。
近来,没有认认真真地阅读,亦没有认认真真地写字。是我把美好丰盈的时光辜负了呀。
此时此刻,静坐,回忆,思索,梳理。为这个假期,收一个尾吧。
昨天和今天,见缝插针地寻了一点时间,读了钦慕已久的《小王子》。
一、关于作者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絮佩里,1900年6月出生于法国里昂,他梦想着去做海军,但天不遂人愿,他的海军梦未能如愿,后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29岁退役后,他还从事过其他一些工作,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于1943年写成《小王子》一书。不幸的是,该书写成后的1944年,圣埃克絮佩里因再次驾驶飞机执行侦查任务时,飞机失事而罹难,年仅44岁。
二、关于《小王子》
就作者本人所说,《小王子》是写给“曾经还是孩子的大人”的书,在西方国家,是仅次于《圣经》的一本书。很多读者都把《小王子》定位为一本童话书。但是细细读,慢慢品,就不难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童话书,它更是一本“启灵”书,是一本“禅宗”书,是一本“智慧”书。
《小王子》一书的内容很简单,全书以对话形式为主,以小王子的讲述内容作为全书最丰满的血肉。讲述了小王子从612小行星上探险到地球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书中所有的人与物,商人、酒鬼、扳手工、点灯人,玫瑰,蛇,三瓣花,还有狐狸等,都有值得推敲,值得探究的地方。
三、经典片段
“那些大人劝我别再画蟒蛇,甭管它是泡剖开的,还是没剖开的,全都丢开。他们说,我还是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好。”
“那些大人”,他们的眼里只看到很现实很功利的东西。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想到了某家长。她的女儿酷爱阅读。临近中考,依然手不释卷。某家长对此很是苦恼,很是反感,甚至是愤怒。
在那“大人”心目中,中考的分数才是实实际际的,是有利可图的东西。至于阅读,与那“蟒蛇”无异,只能让人觉得无聊,无趣。
“那些大人自个儿什么也弄不懂,老要孩子们一遍一遍给他们解释,真烦人。”
失去了想象力,人类就没有了可以翱翔天宇的翅膀,思维也就干瘪得如同一条干涸千年的河床,只剩下硬邦邦的,龟裂的泥土。
这时候,我就不跟他说什么蟒蛇啊,原始森林啊,星星啊,什么都不说了。我就说些他能懂得的事情。我跟他说桥牌,高尔夫,政治,还有领带。于是大人觉得很高兴,认识了这么通情达理的人。
蟒蛇,星星,原始森林等,就是人类的诗意与远方。而桥牌,高尔夫,领带等,则是人类眼前的苟且。
“那些大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走着走着,就让诗意与远方蒙尘了,不知不觉间,就活成了眼前的苟且,变成了庸俗的市侩。
那些大人,就喜欢数字。
你跟他们讲起一个新朋友,他们总爱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他们不会问你:“他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他喜欢玩哪些游戏?他是不是收集蝴蝶标本?”他们问的是:“他几岁?有几个兄弟?他有多重?他父亲挣多少钱?”这样问过以后,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
“那些大人”,他们就喜欢数字。这句话里,有批判,有讽刺,也有淡淡的哀伤。百年以后的现在,“那些大人”不是一样喜欢数字吗?
喜欢几千块的衣服,几万块的首饰,几十万的车子,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那些大人”,张嘴闭嘴,全是数字。肥胖的数字递减,他们就喜笑颜开。银行卡上的数字递增,他们就心花怒放。
他们,在人间行走,心灵的敏锐度,美好的敏锐度,大打折扣。但,对数字,他们却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痴迷。人类,真的只有依靠数字,才能活下去,才能活得开心,活得幸福吗?
“你知道……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啦日落……”
忧伤的时候,会有很多。“那些大人”一般会用什么方式来化解忧伤呢,哭泣?暴饮暴食?蒙头大睡?疯狂购物?或者,什么都不做,单单就是发呆。
看似那些大人们化解忧伤的方法更多,但究其根本来看,还是小王子式的化解孤独法,更让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与悠远沉静。
“我到过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个红脸先生。他从没闻过花香。他从没望过星星。他从没爱过一个人。除了算账,他什么事也没做过。他成天像你一样说个没完:‘我有正事要干!我有正事要干!’变得骄气十足。可是这算不得一个人,他是个蘑菇。”
“正事”是“那些大人”们的标准。大人们的“正事”,一定不是陪着孩子一起看蚂蚁搬家,不是看麻雀的翅膀上有怎样的花纹,不是在路上随手拾起几块好玩儿的石头,和几片美丽的树叶。
大人的“正事”,是想着如何升官,如何发财,如何让上司高兴。
“我当时什么也不懂!看她这个人,应该看她做什么,而不是听她说什么。她给了我芳香,给了我光彩,我真不该逃走!我本该猜到她那小小花招背后的一片柔情。花儿总是这么表里不一!可惜当时我太年轻,还不懂得怎么去爱她。”
年轻时不懂,懂得时不再年轻。无论是小王子的那一朵花,还是我们身边经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啊,人们,慢慢走,用心欣赏,努力珍惜,就是最好的不辜负。
“正是如此。得让每个人去做他能做到的事情。”
国王的这句话,其实也是教育应当追求的理想境界。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做他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扔给他他做不到的事情,致使挫伤了他的自信与自尊。
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做他能做到的事。有事可做,且事事能做好,这就是成功,是成就,更是幸福。
“那你就审判你自己,”国王回答他说,“这是最难的。审判自己要比审判别人难得多。要是你能审判好自己,你就是个真正的智者。”
2000年前,古希腊人在神庙的门柱上刻下“认识你自己”,作为神谕。 奥维德的《爱经》里有这样的话:“(太阳神)阿波罗说:‘快把你的弟子领到我的殿里来罢,他们可以在那儿念那全世界闻名的铭文:凡人,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己”才能富于智慧,得福免祸。 “认识你自己”被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与之相对的石柱上刻着另一句箴言“毋过”(又译为“凡事勿过度”),这两句名言作为象征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喻”。
无论是“认识你自己”,还是“审判你自己”,说到底,都是人类开始懂得自省时的表现。
审判自己,审判自己什么呢?审判自己这一天,过的是否充实且有意义。审判自己一天,是否善良,是否谦卑,是否慈悲,是否知足。审判自己这一天,是否阳光,是否乐观,是否豁达。
能够审判自己,敢于审判自己,勤于审判自己的人,他的一生,必定丰盈且美好。
“我还以为自己拥有独一无二的一朵花呢,可我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玫瑰花罢了。这朵花儿,加上那三座只到我膝盖的火山,其中有一座还说不定永远不会再喷发。就凭这些,我怎么也成不了一个伟大的王子……”想着想着,他趴在草地上哭了起来。
贪嗔痴怨一旦生,美好瞬间灰飞烟灭,快乐和幸福也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读到这里,作为读者,心里也不免一震,又微微疼痛。
小王子长大了,他的童年,他的童真,他的童心,都在慢慢地消失,慢慢地泯灭。那些曾经的美好,曾经的纯净,真的就永远不再回来了吗?真的,就没有更好的办法补救了吗?
狐狸作为清醒的智者,给了小王子最熨帖的安慰和最温暖的开导。生命,本来就是爱与责任的融合。如果没有爱,生命只会是一潭死水。而没有责任,生命的价值,又该如何体现呢?
是爱与责任,让人类懂得,活着,原来是一件幸福愉悦的事。
写在后面
《小王子》,是一本何时何地,无论你身处何境,都可以拿起来慢读的一本书。也是一本可以重读的书。而且,每读一次,都会有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