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CPU大学的学生(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演讲能力是生(毕)存(业)的必备技能。
先来看看就这一个学期进行了多少次演讲和展示:
英语的:
英语听说课presentation×3
英语外教课讲课×1
科技英语交流presentation×2
英语才艺大赛演讲×2
汉语的:
公众号运营大赛答辩×1
毛概课讲课×2
一个学期做了十来次大大小小的演讲,比赛也进了两次决赛,对演讲算是有了点自己的理解,在这里把我的演讲经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一、弄清你要做的是什么
这篇文章标题中的“演讲”二字是一个概括的说法,指的是一种能力——在众人面前清楚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流露感情的能力。
细分一下,可以分为演讲、答辩、展示、面试。
在你接到一个相关任务的时候,你要先搞清楚你要做的是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很多人在做之前都没考虑过他们之间的区别,觉得根本就是一个东西,反正都是做个PPT上去说两句嘛。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可还真不少。
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流露感情,这三个维度,每件事需要达到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对号为必须,圆圈为视情况而定)
演讲是最传统的表达观点的形式,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表达方式,不用任何辅助手段,什么背景音乐啊、PPT啊,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站在讲台上,除了一点肢体动作,全凭一张嘴,翻云覆雨,甚至能够影响历史进程。
因为它涉及到了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流露感情四个方面。
古今中外,好的演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希特勒煽动德国民众的演讲,先抑后扬,非常鼓动人心;闻一多的铮铮铁骨,也让青年学生们热血沸腾;历任美国总统,也是演讲的好手,让选民放心地把票投给自己。
你会发现,不论什么领域,做到一定程度的大人物,都有一定的演讲能力。民营企业家们能够在发布会上准确地说出自己的产品有哪些亮点,像小米、锤子这样的企业还能忽悠一下用户的情怀,这就已经到了流露感情这个层面了;文人墨客有时候也要登高一呼;政客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是演讲的高手。
而答辩、展示、面试的要求要比演讲低一些,只需要清楚明白地把你想传达的信息传达到了就行了。比如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你只需要将近期的数据、信息尽可能清楚地传达到了,就已经很完美了,至于你对这种现象持什么观点,并不重要,流露感情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因为有很多数据、信息要展示,PPT、表格、视频之类的辅助手段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毕竟这个多图的时代,文字的竞争力总要差一些。
明白了在维度上和辅助手段上的区别,再开始准备你眼中都差不多的“演讲”,事半功倍。
二、TIPS(小技巧)
接下来就是一些技(套)巧(路)了,准备好,干货预警。
1.了解演讲环境
这点至关重要。
你要知道你在怎样的一个环境演讲,多大的场地,观众人数,观众大都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特点的人,PPT放映设备是否良好,PPT幕布尺寸,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场地大小是可以决定你演讲的氛围的。
我曾经去高中给学弟学妹们讲过两次学习经验,这时候演讲的场地就是教室,几十平见方,而且还有那么多人,气氛很容易搞活跃,说两句家乡话,将两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个人的笑声传到下一个人耳朵里,一个人的氛围感染了下一个人,场很快就热了。
而像罗辑思维跨年演讲,在水立方那么大的场地,人的密度又不是很大,没有墙壁对声音的聚拢,观众的声音是很无力的,一两个观众的笑声没什么传染力,就连全场一起笑氛围都不像小教室那样好。这时候就需要演讲者多在侃侃而谈的同时注意到观众的反应,一旦感觉玩手机的、打哈欠的人增加,就赶紧讲个笑话说个故事什么的吸引一下注意力。
观众的组成结构也很重要,你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故事、笑话最能戳中他们的痛点,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接下来就是按照幕布尺寸做一个简约的PPT,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要知道你是在和人说话
看了很多同学的演讲,又看了很多大咖的演讲,我发现不太会演讲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他在演讲,而真正会演讲的人像是在和你聊家常,亲切,动人,重要的是,你会感觉他是在和人说话,而不是把准备好的东西展示给你看。
我是一个人北方人,来到南方读书,发现南方人对普通话语音语调的掌握程度,影响了他们演讲时候感情的表达。可能是南方方言的语音语调和普通话太不相同,我听到的大部分南方人演讲时候的声音偏平,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这样容易让听众觉得麻木。
记得知乎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课堂上老师上课那么大声都能睡着,在宿舍舍友出一点声音就睡不着了?
有一个高票回答是这样说的:在教室的时候,老师的说话声是45454445545,在宿舍的时候,舍友出声音是这样的0000099000009。
明白了吧,太平的语调会让人感觉你是在背稿子或者刻意展示什么东西,这会使你的演讲大打折扣。听你演讲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啊,再紧张,也要和他们说话,而不是背稿子。
3.怎样表达感情
看《奇葩说》第三季决赛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姜思达和黄志忠差在哪,只要这道坎没迈过去,姜思达永远拿不到BBKing。
那就是在演讲中不要传达出自己的情绪!
大家都知道姜思达是同性恋,他自己也知道,他也非常坦然地面对这件事,但恕我直言,这件事对他心理的影响远不是他一个洒脱而又傲娇的动作能够传达的,长期以来,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深入到一颦一簇。
看多了姜思达的动作,你会发现他一直在强调做自己,在强调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光是语言,很多肢体语言都能传达出这样的感觉。
很多题目经他一说,都会带上这个感觉。比如决赛,在论述忙和懒的关系的时候,他有一句话说道:“我觉得我人生的意义是被这个社会定义的。”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条件反射式地说出这样的话,表达的是和论题不沾边的观点,流露的是他对自己经历的感情。
而黄执中给你的感觉是,他就是在做演讲,打辩论,他所说的每一个观点,流露出的每一种感情都是见招拆招,就事论事,没有夹杂对过去的诉说。
所以说,不夹杂对个人经历诉说的观点,没有倒苦水式的套路式的感情,才是最有力的。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有一位后海歌者,四十岁了,留着胡子,感觉已经经历了一辈子的人情世故。开口一唱,一股浓郁的哀伤和沉重。汪峰说的特别好,他唱的已经不是歌,是他的过去。
这样的感情只会让你觉得,恩你真可怜,恩你真不容易,但是到了要按红蓝键选择胜者的时候,还是中肯的观点更有力量。
回到咱们演讲的话题,演讲中要传达的感情,是和主题相关的感情,而不是你个人经历中的苦难、艰辛经历带来的条件反射式的感情。
最后,再来看看这张图,看看我的演讲经,你学会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