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某个人带读一本书其实是一种“接受学习”(当然,这也是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有机结合体)。
「I,重述知识」
激起回忆原有学习与A1便签激活经验有什么异同?
激起回忆原有学习与A1便签激活经验的对比:
相同点:都是动用大脑储存功能提取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过程。
不同点:前者只涉及原有知识组块的激活启动;后者则是借助I便签当中习得的“新知”来联结过往,提取出来的并非旧知,而是匹配“新知”的鲜活例子。
「A1,激活经验」
在本次14天的便签输出中,艰苦的面对各种新知,其中一定激活了不少你原有的知识,请写出当时的经历(一个就可以)。
两周共拆中,我被激活的旧知有:图式、自我效能感、短时/长时记忆。
「A2,规划运用」
假如,你给他人讲解拆页十五的“目标和目标定向”,运用拆页的知识点你将如何激发他回忆原有的学习。
有关“目标定向设置”已学知识点的回忆激发:
请问“我要学英语”是哪类目标呢?(不错,一般目标。)
有谁能把它调整为一个“具体目标”?(我要背7000个单词、我要提高听力、我要开口讲英语……)
大家觉得刚才几个人的说法足够“具体”了吗?如果我设置成这样会不会更好:我要用100天背完**专业考研所需的五千词汇书;我要在半年内听写可可英语上VOA慢速新闻每周不少于1篇且准确率达到80%以上;我要掌握超市购物、问路、谈论穿着等11个情境下的简单口语交流……
以上我其实已经把目标定量的另一个维度——时间长短加入进来,其中的“100天”、“半年”、“11个情境”等定语指明了于你而言该目标到底属于长期还是短期,请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修正。
至于上期最后一组目标:成就目标与表现目标(也称为学习目标),也请大家小组讨论3分钟,等下每一组派代表上台说明,注意“成就”指向的往往是就事论事、针对的是个别的、特定的事实评判;而“表现”则将评判标准泛化到代表个人的某方面的才能是否可塑,就像捡到一分钱交不交给警察叔叔是否真的决定一个人有没有拾金不昧良好品质一样……
这本《学习心理学》知识点数不胜数,14天天仅选择了18个内容点,作为构建自我学习观的起点,希望大家精读本书,并开展同主题深入阅读,构建这方面的个人知识体系。
祝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