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多次读《小石潭记》,感觉很简洁,大家的文字就是以一当十。
三字一句,铿锵有力,四字为体,气象万千,句式参差变化,活灵活现,若游龙出云,又似雷霆闪烁于旷野。
这种文风,很适合演讲,恰如其分宣泄情感,抑扬顿挫,毫无口干舌燥之态。
可惜,今人已经摈弃了这种恣肆汪洋的文字,追求气势磅礴,加大语句的含量,追求冗长的段落,可以彰显自己的博学,于古人的灵动飘逸和言简意赅背道而驰。
可喜的是,毛主席将此文风推到了极致。请看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一,七,三,五,句式跳动有力,气势恢宏,逸兴翩翩。
学古文,领会古人英明处;学古人,应用古人巧妙处;学古人,撒播芳香万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