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残留的墨香,诱惑的起点,清新淡雅,没了一份俗世负载的喧哗,它往往安静得如同幽寂的湖畔。少了一份刻在钟鼎上的经文那样的虔诚枯燥,多了一份作者给予的感性与思想。每翻开一页的不经意,总会带着点涟漪漾漾的欣喜。
走了不少路,读了也不少。随手拾起一本,也不管他出自什么,也不管它内容,就浸在那本书里读下去。枯燥也好,乏味也好,字里行间总能读出点不一样的兴趣。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这个异次空间里,世界是安静,像一个透明的影子,伴着书中的内容,穿梭在那个世界里。
深夜总是空虚而无助的,不如拾一本书来读,寂静的夜里,少了失落感,至少可以因为一条人生格言而重新燃起斗志,至少可以知道一条人生格言,既能看懂那些能登上高峰成就一番事业的大人物,也能理解那些在社会底层无病呻吟,怨天尤人的小人物。书使你更宽容,更理性的去看待一件事情。
人潮涌动,步伐是孤独的,那不如拾起一本书,用一段时光来换一点智慧,不让时间之水匆匆地从灵魂流过,也不让冷清一口口啄蚀伤残的思想,生长出无谓的自私和抱怨,独结出离群的苦果索居的烦愁。
曾国藩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又说读书之法有四者,其一“看”,其二“读”,其三“写”,其四“作”,四者不可缺一乃读书之要点。当书填满了自己,冷清与寂寞时,那就要开始思考如何读书之感。我们常常被书迷惑,在迷惑中寻找到了坚定的方向,但当真正遇到十字路口时,却又忘记曾经的决心。真正可怕之处便在于此。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本是沿着一个方向坚定走下去,总在辨别方向,总在转动身体不知如何是好,中毒、解毒、再中毒,喘息之余忽得发现,自己离起点只有一步而已。
说到底,这种中毒解毒的死循环源于只读不思或读后略思。未经过深度思考而浅显的明白作者想表达的,从未触碰到心灵的感受,只是暂时的感染而已。过段时日,其所中之“毒”便被其他书籍给解了。如此反复,书读得越来越多,内心却越来越乏味 ,空负了时间。
最后只能道一句:如若余之言,善读书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