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节目《新闻酸菜馆》最新一期的话题是吐槽《舌尖上的中国2》。主持们说,《舌尖1》是新的尝试,没有被过分干扰,讲的就是美食本身,所以好评如潮。但是火了之后拍2,这个节目明显被过度利用,加入了很多所谓文化的元素,也就是意义的东西,试图想要抬高节目的品味,挖出节目的深度,却反而显得不大像一部美食节目,更像是一部感动中国。导演拍着拍着似乎忘了节目的初心。
在播客里,女主持人一再强调,对于一款美食节目来说,好好关注美食本身就可以啦。吃货们想要看的是美食,不是感动中国。
说起来,我们都是一群做事爱追求意义的人。小到读书的意义,旅行的意义,写作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大到生命的意义,我们都喜欢琢磨个所以然出来,或者说,喜欢自作多情地赋予一些意义的存在,让一件事情看起来不那么普通。
但我却以为,很多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在做之前。你想做一件事情,那就去做呗,去享受做的过程就可以。就像我熟悉的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只关乎做本身。他从不在意,为什么做,做了之后要得到什么,做之前要给予什么意义……所有的事情,他都只是在做而已。就像他有一天醒来想要去跑步,他就去跑啊,跑了几年,横跨了美国,但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又有一天,他跑累了,不想跑了,他就回家了。
一件事情如果要说有意义,大概也是在做过这件事情之后总结出来的。那意义,成了回忆的蜜糖,让做过的事情经过意义的洗涤后变成心中的美好印象。
既然意义是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才产生的,那么意义更多时候是属于个人的,而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活着的意义也好,其他什么什么的意义也罢,总是要做了才知道的。
这方面还是木心说得好,“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又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这样看来《舌尖2》就是赋予了不符合吃货们志趣的意义,所以才尴尬狼狈。这也是内地节目(电影)经常会陷入的怪圈。
相比之下,刚刚看完的台湾电影《练习曲》之所以让人看了后感觉非常舒服,大概就是因为导演没有过多地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没有过分渲染男主角阿明的听力障碍,也没有过分宣扬一个人旅行的意义……他只是用镜头诚实地记录了阿明环岛时遇见的景色、人物和听到的故事、音乐……这部电影更像是纪录片,简单、自然、纯粹,反而更讨人喜欢。
一部作品(电影、小说)呈现最基本的素材,要胜于加入过多导演(写作者)个人理解的意义。我们不需要导演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他只需要诚实地展现这件事情的故事就可以。这样反而能给观众(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多想象的空间和理解的自由。
===慕宇轩 微信ID:muyuxuan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