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晚对于咳嗽的区分学习,仍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经方的咳嗽世界,感受本草的升降浮沉之态。
【14.19】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辩证要点:咳的很用力但是痰还是吐不出来,同时其属于肺阴虚,正所谓阴虚生火旺,配合脉象数者,气血会燥热,所以麦门冬汤是特别滋阴润肺的一剂汤方。
最后记得,麦门冬汤治阴虚咳嗽的方剂。
【14.20】 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 细辛三两
辩证要点:咳嗽到不能躺下来,脉象浮说明还在表有寒,脉弦内有痰饮,临床上俗称寒包水。
【14.21】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辩证要点:咳嗽开始会胸闷,发抖而脉跳动快,肺痈就是这个人的肺已经发炎到后来化脓,同时有些腥臭味。方剂记得要用生甘草来消炎,炙甘草是补气的。
【14.22】 咳而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即前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辩证要点:你一面咳嗽一面觉得你咳得都透不过气来,感觉整个脉好像撑出来一样,眼睛看起来是突出来一样,临床上称为肺胀,说明肺里面的邪气闷在里面又太热,
【14.23】 咳而气逆,喘鸣迫塞,胸满而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辩证要点:一面咳一面喘好像透不过气,感觉痰饮要从肺里面满出来,然后鼻塞,易流泪,闻不到气味。
【14.24】 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辩证要点:不怎么咳,然后有吐稀痰,然后这个人不渴嘴巴不干,临床上叫肺冷。
【12.42】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辩证要点:感冒好了以后,常常会吐痰出来,是因为中焦脾胃有寒,收尾不够干净。
【14.25】 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辩证要点:咳然后吐很多稀痰,喉咙跟嘴巴却很干,脉是浮细而数,也是一个阴虚生内热的方证,临床上称之为肺痿,是比麦门冬汤更严重的阴虚症状。
同样是咳的不能躺下来,
那如果是有这个很浓很黏的痰,那就是皂荚丸;
那如果是没有很浓很黏的痰,然后脉是浮弦的,那就是小青龙汤,就是比较稀的痰饮。
【大青龙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辩证要点:大青龙汤多发于夏天,麻黄表证(怕冷,无汗,脉浮缓)参杂内热(烦躁),临床上称之为寒包火。麻黄汤多发于冬天,临床上是纯表寒症状。
同属麻黄类方剂,要做好两者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