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婆婆从千里之外赶来了,因为老公有事必须回单位一周,而这一周时间孩子没人照顾,我请假实在是不容易,于是只能把婆婆叫来。虽然在婆婆来之前,我做足了心理建设,鼓足了热情,但还是在她踏进门的那一刻开始,我心里的侥幸一点点沉沦破碎。
我以为她能有些变化,但事实上我想多了。像以往一样,婆婆还是那么喜欢说话。从进门的一刻,老婆婆就在东家长西家短地絮叨着,说着一些我不知道的人名和他们的故事。诸如,谁谁家的老母猪二十年了不生猪仔忽然怀上了,谁谁家的小谁离婚了又复婚了,谁谁家的谁要死了要死了忽然又活了,谁谁家的拖拉机什么时候被偷了……说到兴起,不顾一夜的舟车劳顿,斜靠在沙发上,眉飞色舞,唾沫星子横飞,宝宝喊了她三声奶奶都没听见,继续说着。老公看不下去,提示一声,孩子叫你奶奶呢,她简短急促地答一句,知道,然后继续她的讲述,生怕因为接了孩子的呼唤而破坏了她营造的故事氛围。
婆婆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凡有点文化,我觉得她会是一个很优秀的说书人。无论是所说的内容,还是表情,腔调,情感都配合的天衣无缝。故事一定离奇,她洞悉那个只有几百人口的小村子里每一家的所有野史逸闻。脸上随着所讲述的内容做着迅速的阴晴转换,时而怒目圆睁,时而得意窃笑,时而沉痛悲伤。声音也忽高忽低,说到亢奋,可能会破口大骂几句,说到隐秘处,立刻转为窃窃私语,仿佛再大一分贝都能被千里之外的当事人听了去。长腔短调,长吁短叹,起承转合之处,必然会有铺垫,结尾收束之时,必然会有感悟,更重要的是,每一件事情的最关键节点,她一定会是见证人,也一定是她在最紧要的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或者因为关键时刻她意识到而没有出手才造成了事情当今的局面。例如,谁谁家的谁病的要死了,医院都说今天必死了,一家人都在做后事准备,烧纸都摆到门口了,所有人都守在床前等着一咽气就开始哭,结果病人却先呜嚎大哭起来,我婆婆神算地说一句,他一定死不了,于是这个人就奇迹般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神奇地又活了三个多月;再比如,谁谁家的拖拉机丢了,失窃的当日,一定是我婆婆经过了他家的门前,听到了动静,但因为一念之差没有当场撞破,才导致贼人得手……当年说书人惯用的手法,婆婆一样用的得心应手。故事离奇怪诞但又由不得你不信,因为我婆婆就是见证人。
只可惜,我们一家三口,没有人是她的忠实听众。请她来是想让她帮忙照看孩子,现在孩子躺在地上哭闹,因为没人理他,妈妈有事在忙,奶奶斜卧在沙发上滔滔不绝,爸爸则陪坐一旁虚与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