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传统旧历的春节也悄然将至,超市商场已经随处可见标志性的红。春节,是中国与世界各地汉族社会的传统新年,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首。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曾几何时,过年回家,是最美好的一个词汇。为了节日与家人团聚,即使在千里之外工作的人都会克服重重困难启程归乡,一家人热热闹闹,尽享天伦之乐。过年回家,就是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可近年来,年渐渐的变得不一样了。
关于过年回家的各种吐槽现象,想来背后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城市阶级化的产物。在几线开外小城市的父母一代的长辈与大都市闯荡80,90后一代的观念,工作环境等不同,生活压力等等造成了共通的过年难题。过年回家,免不了走亲戚交流情感,很多时候长辈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不了解如今的工作生活模式,也就使得话题变得局限,最终只能从工作婚姻买房子表象上找突破,比如以下这些:
学习:现在学校班级怎么样适应吗?我有个XXX的孩子在XXX这样,你们学校不吗?
个人状况:过了年多大岁数了?处对象了吗,没有?我有个XXX家的孩子XXX,你觉得怎么样/你可不能像这样,吸取教训。
工作:现在工资多少钱一个月啊?买房了吗?现在什么职位?什么时候升职啊?
婚姻:男/女朋友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结婚了怎么还没有小孩?
工作压力太大,回家过年本是放松身心的时间,然而以上这些问题人物化、标签化、等级化了我们,多少都会给我们正向,积极奋进的心理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物理距离的无限接近并没有拉近我们的心理距离,反而在有限的空间内无限放大了彼此间的不和谐与陌生。
关于这些问题背后的出发点,从亲友关系的不同来看无外乎以下两个方向,一种是秉持善意,许久不见总要彼此寒暄了解下近况,聊到烦恼时或许还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而另一种则是不怀好意,居心不良,基于炫耀鄙视嘲笑等心理,看到你过的不好,我就放心了。无论哪一种,都可以看破不说破,但是也请不要影响了自我的心情,好意我们心领,坏意我们化解。
再来说说直面以上状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全家旅行。现在春节游是一种潮流,例如冬季海南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有人一起交流路上的所见所闻,讨厌的话题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若是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什么时候回去它都在,都会温暖。
2. 先发制人。在需要的时候,主动关心对方的事情,对方也就自然转移了注意力。如果面对没话找话尽说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当没办法无视时需反击时,也可以采取,比如有人问你结婚没有,反问他“你是要给我介绍合适的人吗?”这样的方法。
3. 主动约重要的人相聚。回家不易,所以更要珍惜那些想见,想爱的人,避开个别的亲戚朋友。
4. 转移目标与拖延战术。很多年轻人受到亲戚逼婚,可以试试这两种方法。转移目标法即有人问起你的婚事,你可以随便敷衍几句,紧接着你立刻向他家小朋友们发问:今年学习怎么样啊?学习累不累啊?打算报考什么学校啊?很快所有人的目标都会转向小朋友了。或者用拖延战术,比如说明年就有了等等一类的话。
5.端正心态。春节不多的共聚时间里,我们可以用一种珍惜当下的心态来面对,不管聊天的话题多么的不喜欢,都用爱来包容它。尝试讲出自己的心里话,不管是否有一样的回应,该表达的尽量表达。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们总会经历越来越多的不辞而别,不告而别,意外和明天真的不知道哪个先来,如果可以,哪怕只是多看一眼或者多说几句,把在一起的时光永远珍藏在心中。
每一年出门在外,我们错过的太多,相见的太少。回家可以是一个增强家族向心力的行为,它可以让长辈重新认识我们,看着不断变化的我们感叹一句,“这小屁孩长大啦”。也可以让我们关注到家族后辈的成长,听听后辈的故事和想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其困惑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收获他们崇拜小眼神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快速的成长。
家,不仅承载着物理学意义上的故乡,更承载着心灵的故乡。让我们一起记住回家的路,记住心灵中的那条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否则人生只剩归途。
拜个早年,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