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概述
1.1 体验环境
1.2 产品定位
正如微信读书标语「让阅读不再孤单」,它并不仅仅是一款面向阅读人群的阅读器,微信读书的定位是承载于移动设备的「阅读+社交」软件,是一款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社交」应用,在提供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书籍,并将强大的微信社交链植入应用,可以看到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等。
1.3 产品简介
【精心打磨的阅读体验】EPUB的精致书籍排版,你还可以随心个性化你的专属阅读风格
【和好友发现优质好书】帮你发现下一本适合你的好书。书海茫茫,不妨让微信好友来帮你完成筛选,快速找到优质好书。
【和好友讨论交流碰撞】在阅读中与好友的想法邂逅,跟好友交流你的阅读感想,碰撞出更多火花。这一次,让阅读不再孤单。
【和好友比拼阅读时长】严肃的阅读游戏,让你轻松了解自己的阅读时长,在阅读中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与好友比拼的成就感。
摘自AppStore官方说明
二、用户需求分析
2.1 谁在用微信读书?
对读书有兴趣(阅读爱好/由于某个原因重新开始阅读或突发阅读兴趣),还不确定读什么书(希望得到推荐/可以借鉴好友),同时阅读时间是碎片化的,且一定是对电子书形式不排斥的用户。
2.2 用户特征
在百度指数选取过去一年的取样周期,年龄方面的用户特征表现为以30-39岁为顶点,以谷堆状向两极降低的情况,即中青年为核心年龄用户;而性别则没有明显偏向,因为即便两性对于书籍分类的兴趣存在不同,但是阅读+社交这样的场景是没有性别取向的。
而TalkingData提供的区域热度、应用偏好的用户特征,不难得出微信读书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地域,且工作与生活兴趣普遍比较广泛、优质。
2.3 用户画像
2.4 用户痛点/需求
基本型需求:各个场景下都能随时随地看书,支持免费读书,可以方便地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想,打破读书过程的孤独感,与好友一同分享读后感或想法。
期望型需求:推荐书籍相关内容,随时随地与好友互动,读书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人的想法,读书好友圈的读书情况,不局限于看书一种方式获得知识。
兴奋型需求有专业的人分享对书籍的点评、总结、归纳,平台会推荐、提供书籍相关的延伸内容,定制化且高质量。
三、产品分析
3.1 产品结构图
3.2 产品流程图
四、主要功能体验分析
围绕着腾讯系优质产品「产品线联动、规完备、交互轻盈的特点」,微信读书的优质流畅体验自不必赘述,它坐拥微信好友优势而起家的微信系社交属性,让用户的起始接受度也较高,这是其他产品很难轻易复刻的。
4.1 阅读前:发现
与其他传统的阅读器相比,微信阅读的一级入口是发现,在这里展示了好友读书听书动态、系统推荐、读书排名、活动话题等信息,可以看出微信读书是致力于通过这些方式使用户被动地发现书,用阅读开始之前的社交来启动用户开始读书。用户可以通过各个模块,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且好友之间互相窥见的行为也促进了社交氛围。
4.2 阅读中:读书&听书&想法
4.2.1读书
微信读书App提供的均是正规出版的具有版权的高质量书籍,每一本书籍都有详情介绍页,包括书名作者、书籍价格,目录等书籍基本信息,以及书籍相关的讲书、文集文章、相关书籍推荐。
用户可以加入自己的书架,或者直接展开阅读直到免费章节结束,在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划线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看到其他书友针对这本书的想法、点评以及自身的试读情况决定是否要购买整本书籍以继续观看后面的章节。
在沉浸式阅读模式下,不会有任何多余的操作打扰用户的阅读体验,只有在轻触屏幕后,才会唤醒各个功能按钮入口。
而在阅读过程中,其他书友发布的想法,也是可以隐藏的,为用户提供了更专注的阅读场景。
在个人书架部分,微信读书提供了用户可以将书籍自定义成同一分组的功能。 不过目前来看,分组的功能其实只能起到一个集合的作用。不过,是否可以将分组也提供私密阅读的功能呢?
建议:毕竟,随着微信朋友圈的好友核心不再集中化,有大量的用户表示不希望领导、同事总是能看到自己的阅读经历,而一个一个设置私密阅读未免也有些繁琐;但若新增可以将整个书架都设置隐私的功能,无异于在击打社交型阅读用户的积极性与微信读书一直以来希望用阅读+社交来黏住用户的目的。
所以,可以将分组设置为私密,不论是限制分组内的图书数量,或是限制可以设置私密的分组数量,都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
当未购买书籍的免费章节全部阅读完毕后,若想继续阅读,则需要购买,如果通过通过兑换月度时长仍不够购买书籍的书币,则需要充值才可以继续读书。
4.2.2 听书
目前,微信读书有两种听书形式,一种是系统机器朗读书籍原文,另一种是签约微信读书的讲书人通过电台将自己的书籍的见解感悟分享给书友。不论哪一种方式,听书模式都解决了当用户不方便阅读时,也能够从书籍中获取知识的需求。
现在机器读书的流畅度和情感投入度与早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听起来并不生硬,并且支持速度的调整、人工智能声色切换。想象一下,即便是在拥挤不堪的地铁不便举着手机或是灯光昏暗电子屏太伤眼等条件下,利用碎片化时间听完整本书也指日可待了。
微信读书签约讲书人机制,则以一个更专业的视角,为普通书友提供了更优质丰富的内容。在书籍详情页和读书电台,用户可以收听各个电台栏目,并且根据兴趣可以选择是否订阅,在某栏目的某次节目页,用户亦可以与与讲书人、其他书友一起互动,更是加深了用户自身对书籍理解的层次。
建议:不过,在我个人使用读书电台的过程中,觉得栏目分类和显示逻辑都有些乱。比如,读书电台首页,页面上方的订阅电台栏目横轴列,只有一个头像,如果只有几个订阅对象我可能勉强还可以区分,但是当我订阅了十几个栏目,我想要切换到某个栏目时,我必须要在高出错率的一个个遍历方式和重复性的去下一级页面一个个翻找方式之间选一,实在是增加了使用成本。
4.2.3 想法
从小我们就被老师教导,看书的时候做做笔记、划划重点,才会更有心得,也更容易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更深远的记忆,微信读书也提供了这样的方式。而因为社交关系链是以微信好友为基准的,所以也正因为这点,微信读书的书记种类是比较官方、正式的,试想看看,谁愿意被好友看见自己阅读或评论《霸道总裁就是我》呢?
用户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可以发现看过或正在观看此书的书友发表的想法,也可以选择在阅读到某个时刻时,直接记录下自己想要抒发的内容,也可以将某个词句、段落进行引用再发布想法。用户也可以对整本书进行评分,发表篇幅更长的书评。这些UGC内容组成了丰富的想法库,使用户自己能够回过头看当时的想法,为用户个人打造了良好的心路历程;更使用户与用户之间能够互相评论、转推、点赞、关注、激励,更好地加强了微信读书的社交中心化。
建议:与读书设置私密类似,用户有一些想法是非常私密的,毕竟对应着只属于用户自身的记忆,所以支持笔记仅自己可见的功能,也是更好地尊重用户。
4.3 阅读后:书评
当用户完成一本书的阅读进度时,微信读书会自动弹出点评界面引导用户点评书籍,与4.2.3小结中的书评功能一致在这里不再重复。
完成此次阅读后,微信读书会根据此书的风格弹出推荐书籍供用户选择,避免用户没书可读的书荒。
除此之外,好友阅读时长的排行榜、读书时长换书币的付费模式,也都是激励用户的其他方式。
4.4 其他衍生功能
在v2.2.0版,微信读书新增了在书籍目录中,关联公众号文章的功能,但是在v3.3.0中,与当初同样的书籍目录中,这个入口我却没找到。不过,从微信的公众号文章页面,依旧是有在微信读书中观看的入口。
这个功能至少在我看来,非常贴心。因为用户在用微信阅读打开公众号文章之后,微信阅读的书架中会自动分类一个分组,这切实是在帮助用户整理收藏公众号文章,并且这个分组是私密的。
五、市场概况
5.1 排名情况
观测一年以来的排名趋势,微信读书的排名是比较稳定的,目前也仍旧在图书榜单第二的位置。
5.2 版本情况
选取过去半年的时间区间,可以看到下载量的趋势如上图。大致可以发现几个比较明显的骤升或骤降都是伴随着版本迭代的。比如在今年7月推出了离线阅读模式之后,下载量有一个明显的骤升。这也侧面说明很多用户其实是在碎片化时间进行电子阅读的,而碎片化时间往往不一定有无线局域网的环境,故可以不用耗费流量的看书,用户会更为安心。
根据企鹅风讯的数据,过去一年以来的口碑指数表现还是不错的。
5.3运营简析
时长兑书币:根据最新规则,每人每周最大能兑换的书币只有10个,所以如果用户想看书而金币不够,那么就必须通过充值的方式从而进行购买图书了。
赠一得一机制:不论是在书城还是在购买图书时,用户会发现部分图书有增一得一的模式。即A用户购入一本书,可以赠与B用户一本,AB可以互换。这种方式很好地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俗语发扬光大,不仅通过书籍使好友之间的情谊得到加深,更节省了用户本身的读书成本。
好书分享免费领:微信读书官方会按期举办分享至朋友圈即可免费领书的活动,分享者促活,被分享者拉新。
想法、话题、分享、社交:用户之间想法的交织与碰撞、排行榜排名的激励与刺激等等,这些都是将社交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用户的读书环境,使内容更好地在用户之间分发。
六、竞品简析
与同厂旗下阅读产品QQ阅读相比,微信读书的书籍数量是远远比不上的,因为它面向的用户是以微信好友为基准,类比用户在朋友圈的分享心理,在微信阅读里的书籍用户也希望是格调和意义较为高级的,所以像是题材更为广阔的原创网络文学,在微信阅读上很难发展起来。
而网易蜗牛读书和微信阅读中的社交模式都是他们强化的部分,网易蜗牛有领读人的机制,而微信是熟人社交模式。二者的购书模式却大相径庭,网易蜗牛主打阅读时长,全站书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购入单位为时长;而微信则是通过充值书币购买图书。
三款评分均是不错,其中网易蜗牛的评分最高,但基数也比较小。
七、总结
7.1 其他意见
对于微信读书现有功能的一些意见,已经在上面第四大点分析过了,下面说说其他开脑洞的想法。
7.1.1 避免默认加微信好友
随着微信好友之间的关系不再核心化,用户与用户之间不一定是熟社交关系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虽然大部分用户均是以微信账号登录,但是这远远不代表用户愿意默认去关注微信好友,因为现在微信好友之间尴尬的情况太多了。虽然用户可以后期自己主动取关,但是这样的有点流氓的操作,也着实引来不少诟病。
7.1.2 书单推荐功能
当用户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书荒情境中时,除了推荐书籍(目前来看这个功能并不定制化,推荐不够精准),也可以定期推出优秀书单,书单来源可以是微信读书的讲书人,毕竟他们现在就是微信读书自有的优质内容输出口。
7.1.3 实体书、书币奖励等活动
微信读书刚开始有测试阅读量的活动,但是后来取消了。既然主打社交,其实微信读书可以定期举办大量的活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围绕话题的用户讨论,比如坚持读书100小时可获50书币(举个栗子,具体比例需要计算),或是半年排行榜保持第一赠送实体书等。
7.2 小结
其实比起「阅读+社交」,微信读书从各种意义上来说称作「社交+阅读」才更合适,因为微信读书是将书作为枢纽,用户与用户连接成线,用户与书籍、文集等各种形态的内容元素构成了面,点、线、面共同配合,才交织成了一张社交阅读的大网。
而这张大网里面的很多内容,却还很不成熟,比如1,读书电台要如何在避免信息杂乱的同时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比如2,书评质量稂莠不齐,如何将质量过关认识深刻的书评更针对性地向用户分发?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虽然很多人诟病微信读书的社交属性,然而,就像跑步时希望有人陪伴,我们在学习、读书时也会希望有人讨论,只不过比起熟人社交打造的读书圈,其实通过兴趣集结的书友才会更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在慢慢迭代路程上,把握UGC内容的层次和价值,将分享作为读书的辅助,而不要让社交吞噬最原始的读书初衷,是我认为微信读书最应该把控的。
感谢你看到这里呀,有什么意见请给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