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慕言
当黄金年龄不再黄金时,是什么限制了你?
据一项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的研究称,人们做随机选择或者是模拟随机过程的能力,在25岁附近达到最高峰。
科学家认为,做出看起来随机行为的能力源于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且可能与诸如人类创造力等能力有关。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个人随机行为的能力会下降。
该研究的发起人Gauvrit博士还说:“25岁是人类比计算机更聪明的黄金年龄。”
这一研究结果提到的25岁,比我们一度宣扬的“三十而立”还早了5年,也一度引发了自认为超过25岁还一事无成的人们的骚乱和恐慌。
真的是年龄增长带来身体优势逐年下降的状态,就造就了你一事无成吗?
柳传志40岁,创办联想;丁磊26岁,创办网易;马化腾27岁,创办腾讯;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李彦宏32岁,创办百度;雷军41岁,创办小米……
其实,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10年前,另一个就是现在!
当社会因素不再重要时, 是什么限制了你?
相信大家对“头脑风暴”都不陌生。最早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奥斯本首创,如今转化为群体成员通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讨论,产生新观念、激发伟大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这个方法诞生60多年来,为各行各业孕育出了很多伟大的创意。但最近有实验发现,其实“头脑风暴”根本没什么用。
实验者通过反复实现验证了一种颠覆性现象,那就是,单独工作的人比“头脑风暴”想出的点子多30%,而且点子的质量也更高。
心理学上有个“社会抑制”理论,意思是说,“头脑风暴”这类看起来集思广益的活动,实际上因为人多话杂,每个人不自觉的参考了别人的看法,这反而限制了个体的想象力。
发现了吗?我们即使处在完全开放的环境,人的欲望、自由充分释放,甚至开放到与会者都不许有任何怀疑表情、动作、神色的流露。可即便这样,我们仍然会不自觉的趋同。
而你的一事无成,又到底是被什么限制了呢?
当性别差异不再重要时,是什么限制了你?
《是高跟鞋还是高尔夫修改了我的大脑》的作者科迪莉亚·法恩分析了所谓的“性别科学”,尤其卸下了脑科学虚构的光彩,她提出了很独到的观点:
“女程序员、女科学家比较少,跟性别差异、大脑结构、能力高低统统没关系,这其实是神经性别歧视。”
男女在就业选择方向的不同,一度被人们认为这是男女大脑差异决定的。但她说,不,这只是一种思维模式。比起差异,男女两性相似的部分更多。而小的差异并不被环境和世代交替所固定,而是随之改变的。
华盛顿大学就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大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他们专门布置了两个教室,一个是典型的极客风格,特意布置了《星际迷航》海报、电子产品、技术类图书等等;而另一个教室就是很普通的房间。
结果发现,在极客风格的教室里,男生比女生对计算机科学更感兴趣;但在另一个普通房间,男生和女生对计算机的感兴趣程度几乎一模一样。
科普杂志《新发现》刊登了一篇文章,早在2014年9月,第一个从人工移植的子宫里生出来的孩子,就已经来到这个世界,而且现在成长得很健康。
当未来男人也可以怀孕,而女人早已占领职场半边天时,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你?
当不在自我设限时,是什么限制了你?
逻辑思维老罗有一期节目提到一个观点,他说:真正伟大的事物,都会被发明两次。第一次,是让它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第二次,是让它真正成为普通人也用得上的东西。
冯·诺依曼发明了计算机,而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让大多数人都买得起、用得上家用电脑。
莱特兄弟不是最早提出制造一架飞机想法的人、也不是最早开始制造飞机的人,但他们是最早试飞的人。
从最开始的一只风筝,慢慢演变成了一只滑翔机,后来又在滑翔机的基础上改良,装上了引擎和螺旋桨,这才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如果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自我设限,不再尝试,现在科技发展的局面又将如何?
如果莱特兄弟不是从一只风筝不断演变,今天人类翱翔天空的历史又将被如何改写?
人,其实常有弹性,一切外在因素,既不是你的缘由,也不应该成为你的借口。
你的表现,并不是因为你年长还是年轻,也不因为你是男人或是女人……只和你以为自己是什么样、你觉得别人以为自己是什么样有关。
破除错觉,送给自己一个更精准的定位;认识自己,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行动改变限制,提升认知,跃迁思维,请别再自我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