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8爱修学|幸福家庭互助会期顾问课程第8讲
炎炎夏日苦,一碗酸梅汤;
生津又止渴,不愁蝉鸣长。
---来来,动手制作酸梅汤吧!
今天,让我们和金润老师一起
《来做酸梅汤喽!》
中医之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此乃中医之道者也。
各位顾问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医文化,昨天,我留了一个作业,夏天里人的天性和欲求是什么?
大家可能没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只是看着,或者觉得这个没什么意义,其实,这个后面有很深且很生活化的内容,好,有一个答案,那让我先上完课,有时间在交流下吧。
刚好,昨天在讲三伏天的故事的时候,说到了狗的一些文化,也挺有意思,后来,就没有去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了。
加上,前两天,我们有一位顾问指导师的孩子说是感冒了,我当时说用小柴胡,但后来没有反馈,希望孩子能尽快康复,因为看孩子的舌苔,妈妈的反应,孩子整体还好,有点像中暑邪的味道。
我当时推荐一个预防高烧的方剂,当然,还有比较流行的三豆饮,后来想想,还有一个更简单,可能孩子更喜欢的方式,喝饮料啊!
对,饮料,中医饮料:酸梅汤!
果夏天发烧脉大的话,那就可以用酸梅汤,这听上去好像不好把握,简单就是孩子发高热,口渴,宝妈们摸摸孩子的手腕,感觉脉搏跳动明显的这种,都可以试试这个酸酸甜甜的好东西啊。
乌梅呢,说白了,就是把成熟的梅子摘下后,晒干熏制了,它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物,历代医家都非常爱用它。
估计今天这堂课,我们得忍者口水听了,哈哈…
来听听故事,把乌梅用得最精彩绝伦,拍案叫绝的,无疑是下面这位清末名医——彭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著名白族医学家),《圆运动的古中医》。
先来听一则彭子益先生的医案:学习医案,可以获取很多的知识,那年,话说南宁有个姓何的孕妇,怀胎5个月了 ,当时正逢夏天,气候非常炎热,这个何麻麻一直呕吐个不停,吃也吃不下去,连着几天这样折腾后,最后虚弱到只能躺着,下不了床了......
眼看着就要一失两命了,家里人给她找了许多医生,但都没治好,用彭老先生的原话就是“百治无效”。
就在这危难时刻,彭先生出场了!这里应该自带气场,配出场音乐才对。
彭老给开了什么方子呢?
乌梅4个,白糖2两(相当现在100g),这不就是懒人版酸梅汤嘛~
结果呢?
这位孕妇大人噜咕噜喝完后,呕吐立刻止住了,胃口也好了。
那我们来稍微看看这其中的中医文化道理吧,有点专业,大家忍忍,不过也要学习,不这样,中医学不好的。
这个孕妇发病的时间是在这夏天里最最炎热的时间,应该也就是在三伏天里了,彭老说:热乃木气疏泄之气。也就是说,在最热的时候,人体的肝胆之气非常容易疏泄太过,出现有升无降的失调状况。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夏天里火气总是很大,爱发火的缘故,肝气疏泄太过了啊。
那按照彭老的圆运动说法,正常是左边的肝气上升,右边的胃气下降,形成一个完美的圆。
但现在这位孕妇,运气过大,加上天气太热的缘故,噌噌噌,肝气和胆气都往上升得太过了,本来应该升到4楼,现在升到14楼了。
这里说下简单的五行生克的口诀:
过一季,为相生,
过两季,则相克。
这样一来,肝气和胃气开始闹了,两方对着干,这样的后果直接导致胃气不降了,掉头跟着胆气肝气一起上逆,也往上冲。
结果的话,那就吐吧。
这就是为什么正常而言,孕妇会有呕吐的情况,多半都是因为肝气的生发,因为怀孕这件事,就是一个最大的生发,体内有了个原动力,其他脏器都要示弱下的,本来胃气是往下走,把那些本该输送到大肠小肠那的东西,都上逆到她嘴里吐出来了,没办法,身体是忠实的。
问题就明白了,肝胆之气疏泄得太过了,所以首要任务就是把太过的肝胆之气收回来。
来,我们看一下乌梅的性味酸、涩;酸就能收,它可以让肝胆之气不要疏泄得太狂了,其实五味子也可以,不过,那玩意...太酸了....以我的亲口体验,各位,还是乌梅吧。
加白糖是干嘛?
白糖能补中,补脾胃,给脾胃这个中轴轮子加一点油,给胆气往下降再推一把力,胆气一降,胃气跟着降,呕吐自然就止住了。
不过,我建议,用冰糖,性质更温和些,白糖,还是稍微有些热。
红糖就温热了,不建议。
那再回到前文,为什么酸梅汤能退烧呢?
是时候揭晓真相的时候了:
在彭老看来,不管呕吐还是高烧,只要肝胆之气疏泄太过,乌梅+白糖(酸梅汤)都能治。
而孩子们,大多都是肝胆之气疏泄太过。
接着,再看看彭老的分析:
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怕冷(与外感风寒的发烧非常像,如果没有经验的话很容易误治),接着发热(高烧),发热之后只热不怕冷,(划重点只热不怕冷)
神智昏迷,精神倦怠(这里又像极了普通外感风寒感冒发烧),同时舌头上没有舌苔,脉-洪-虚-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
脉的情况,一般宝妈可能还掌握不好,但没关系,前面的几项基本也清楚了。
切记,重点:这种发热之后人不会怕冷,没有畏寒现象,而且舌上没有舌苔,脉洪虚。
就是阳明有热,简单说,就是脾胃有热,如果这个时候加上孩子吃多了,那...
所以,各位宝妈,任何时候,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啊。
那么,彭老认为这种发热的病因在于人体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加上肝胆疏泄失调导致的。
那就可以用酸梅汤,还可以加上一些推拿退热的方法,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
作为一位较为专业的中医普及,推广者,建议大家常备一些酸梅汤,起码乌梅还是要准备些的。
为什么呢?
第一,酸甘养阴,酸梅汤可以补充夏季出汗流失的津液。
比大米汤好喝嘛,哈哈。
第二,小儿肝常有余(肝胆之气疏泄太过),脾常不足(脾胃虚弱中气不够)。在三伏天里,这种发热在小儿身上太多见了。
比小柴胡冲剂,保和丸便宜,偷笑了吧。
好了,这个酸梅汤,就这样结束了吗?
当然不是,还有更专业的东西要来了。
前方高能,大家坐好,其实,在夏天,我们一般就是容易被两种病邪侵入。
暑气重,湿气重,这是最常出现的两种邪气。
浑杂在一起,那真是,如油入面,难解难分。
一旦染上了,专业角度而言,那就要透热透暑气,就要淡渗利湿气,分消湿与热。
三七生的一个生化汤,这个是可以的,化湿行气,大家可以去了解下,我转给大家,这是我们共修班同学转来的:
这个看了下药方的组成,是可以的,所以,在暑湿侵袭的情况下,我们回头再看看乌梅。
有一位名家,陈士铎,对,就是那位明清的大医,他对乌梅有一个说法:
世有夏日将乌梅作汤以止渴者,腹中无暑邪者,可以敛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结闭于肠胃之中,及至秋冬,不变为痢,必为疟矣。
看到了吗?就是受,身上没有暑邪,你吃没关系,它也生津止渴。
怕就怕,倘有暑邪未散,这个时候吃进去了,就麻烦了。
有暑邪,那就几乎很难不挟点湿邪。
这个邪,那个邪的,怎么判断啊?
这湿与热,一旦裹进了肠子,那就变着了大肠湿热,很多都是马上变成了排便粘腻伴肛门有灼热感,然后就肛裂便血,要么痔疮也跟着发作。
有这种情况的,不要喝酸梅汤,不喝酸梅汤,那就要喝中药方剂了。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各位,我要放大招了,倘若发现这种现象,可以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来解决:
葛根15黄连3黄芩6生甘草6地榆10槐花10,平常煮法就可以了。
这个方剂,《伤寒论》出品,质量可靠,居家必备。
有时候的湿热大便的情况,都可以用这个方剂,这是湿热往下,后门难受,那湿热往上,会到哪了?
会到肺部去,若是把湿热敛到肺部去,就容易出现流鼻血。
倘若发现这种现象,那可以用泻心汤来解决:黄连3黄芩3大黄10,切记,这个药,要用刚煮沸的水泡来喝,不是煮哦,煮的话,没药效了。
这个方剂,我喝过,如果再加点人参啊,半夏啊,炙甘草啊,大枣啊,干姜啊,口腔溃疡妥妥的搞定。
乌梅并非不能用于外感,问题是你不能单用,你要用,就要敛药与散药结合着用。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的酸梅汤,可不要就像彭老那样用药入神的,只用乌梅,白糖了。
别急,我们看看桂花: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口臭。本身就治肠风血痢啊。
哪怕没有桂花,也有陈皮这个理气之药。
哪怕没有陈皮,还有山楂这个消导之药。
所以呢?
我们现在的体质,你煮个乌梅加个白糖,你是想怎样?
白糖是甘甜,本身就是容易滋腻,你是想怎样?还怕不够壅塞吗?
那么,当我们对这个酸梅汤,做了大概的了解之后。
那再给到大家如何选购好乌梅的标准,大家课程之后,赶紧做起来呀:
第一点,当然要尽量选择传统烟熏的,(鼻子凑近可以闻到一股烟熏味);
第二点,挑选的乌梅大小要接近1元硬币大,这种乌梅味酸,味正,乌梅肉最多;
第三,肉质一定要紧实,绝对不能看见裸露的乌梅核,熏干的乌梅肉一定要紧紧包裹着乌梅核。
其实,关于这些中药材的质量,圈内人都知道乌梅分很多等级,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因为,乌梅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所以,我才敢在这里大胆推荐给大家。
因为购买中药材,我有自己的途径,那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师兄,多年坚持古法制药的,质量没问题。
我常说,学习中医,就是一种传递爱,结福缘的过程。
昨天晚上,有位我们的顾问,咨询爱人的身体情况,听表述,比较严重,我今天还在等相关的消息,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自己多学点中医文化,多结善缘,多多造福,是当下我们每个人能做到的。
在我们小时候,暑假里最期盼的就是撒开了玩,看西游记,最爱喝的可能就是这个酸梅汤,可惜现在的孩子们,更多的只想着各种化学调剂的饮料,各种味道包裹的油炸食品。
夏天吃酸梅汤,冬天吃冰糖葫芦。看,就这个习惯,充满着老祖宗的饮食智慧。
且喝且珍惜吧,这个夏天,动手给你的家人来煮一碗酸梅汤吧!
喝着喝着,我相信不知道能减少多少呕吐,厌食,发烧...这些小毛小病的发生。
中国人,天生一个家,自带一药房。
药房,厨房,都是房,可见功能就是一样的啊。
说到厨房,我们的宝妈们,每天可能要花费不少时间在其中,那就要看是否有文化喽,那么,在今天的课程最后,我们来欣赏下我们共修班的一位优秀宝妈的进步吧:
一早做的绿豆糕
说厨房就是最好的药房,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其实,最好的药就是朴素的食物,最好的补品就是爸妈的爱,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只需要你有一双会发现它们的眼睛和智慧。
做个好妈妈,不懂中医怎么行?!嗯!嗯!
岐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此乃中医之高妙也,诸位共勉。
好了,今天课程部分到这里,大家做好记录,有备无患。